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卮林

卮林

十卷。补遗 一卷。明周婴(生卒年不详)撰。周婴,字方叔,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以贡入京,特授上犹县知县。此书共十卷,又补遗一卷,广征博引,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共四十家。每条以两字标目,系以作书人的姓氏。如“格鲍”是纠正鲍彪的《国策注》,“驳鱼”是驳鱼豢的《魏略》。其体例类似孔丛子的《洁墨》以及王充的《刺孟》。书名《卮林》,取《庄子》“卮言日出”之意。其所刊正,有据者居多,是为有本之学,并非草率著书。此引一、二条以为证,如:“原谢”知星条云:“《五杂俎·天部》引习凿齿谓星人曰:‘君尝闻千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凡占星者皆于中天野外窥之,故云不覆。原曰:知星宿,衣不覆,古之遗谚也。晋阮侃宅无吉凶,摄生论引之。谓术弥精而穷益甚也。是以桓宣武以绢一疋为戏。在杭不悟晋书有字为衣字之讹,遂至燕说矣。”又“奔牛”条云:“《五杂俎》云:‘丹阳有奔牛坝,相传梁武帝时,有人于石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于帝,帝问志公。公曰:此入定耳,令人于旁击磬,则出定矣。帝命试之,果开目。问之,不答。志公乃说其前事,僧一视志即起,南向奔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为牛,因名。近时樵阳子亦类此。’原曰:按《南齐书》,全景文与沈休之出都,到奔牛埭,有人相之,曰:君等皆方伯也。景文、孝建初以功封汉水侯。《宋书》曰:孔觊反,会稽太守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至奔牛,筑垒自固。又元凶弑立,世祖入讨,遣顾彬之、刘季之合势,与劭将华钦庾导相于曲阿之奔牛塘,路甚狭,军人多赍篮屐,于菰葑中夹射之,钦等大败。据此,则奔牛之名,宋、齐前已有,云梁僧化,谬也。”如此旁征博引加以考证,令人信服。王士祯《池北偶谈》认为其“辨石尤风”一条及“解古乐府赐字义”一条、“君苗无姓”一条,高似孙误引金楼子一条尚可称信,但其诠钟一条,则不足辨。此书有《湖海楼丛书》本、明刊本、明崇祯间刻本、王宗炎手校旧钞本、《四库全书》本以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

猜你喜欢

  • 韵字辨同

    五卷。清翁方纲钞辑。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迁至内阁学士。先后典江西、湖北、顺天乡试,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

  • 六书部叙考

    六卷。清吴玉搢撰。参见《说文引经考》。相传此书手稿旧藏铁岭黄海长家,凡六卷,分十二类。海长去世,后半三卷展转归山阳邵氏。此后三卷存饮食、衣服、宫室、器用、动物、植物六类,末附存疑。是书专考六书部叙,博

  • 道德真经

    见《老子》。

  • 枕上语

    一卷。宋施清臣(生卒年不详)撰。参见《几上语》。

  • 汉熹平石经

    一卷。阿维越致辑。此书影印汉熹平石经共二百七十九石(其中重复六石),三千五百余字。是搜集比较丰富的辑本。学者如果没有马衡、吴宝炜、罗振玉三家的集拓之本,用此本也可作为研究石经之助。只是其中第九页石三,

  • 东南纪闻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

  • 尔雅参义

    清姜兆锡《尔雅补注》又称,详见“尔雅补注”①。

  • 尚书体要

    六卷。清钱肃润撰。其生卒年不详。肃润字础日,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清代学者。除《尚书体要》外,尚有《道南正学编》。《尚书体要》一书,大体上是对经文章句加以串解,多随文释义,偶有论述详尽,足资考证者。但

  • 昭潭名人法帖

    四卷。清冯准辑。所收皆湖南湘潭一邑之书人。第一卷明代周星、李驭芳、王岱、唐世征、郭幼隗。第二卷陈鹏年、张烂。第三卷李观正、曹试。第四卷罗修源、秦定关、陈潭屿、张九钺、宋本敬、周新霁、胡师孟、张顾堂、周

  • 连山归藏逸文

    一卷。清观颒道人录,辑佚书。道人为闽中人,姓名、事迹不详,所辑二《易》之文颇简略,远不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而且所录多残篇断句,也不注明原本,较为混乱。从内容上看,所录二《易》皆据清初瞿昙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