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卫经社稿

卫经社稿

一卷。清王小航撰。王小航名煦,以字行。光绪年间进士,候补四品京卿。此书名为“卫经”,是指卫《古文尚书》经。对于明代以来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和攻击,王小航深感义愤,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古文尚书》。在自序中,王小航申述其不得不卫《古文尚书》的理由;书中十多篇文章,也都随题发议论,书后附有评启赠句。书中所论,首为其前辈学者翁方纲和阮元,二人皆为信《古文尚书》者,前者曾欲著书驳阎若璩,未果;后者曾著书辨《古文尚书》不伪,且编辑《皇清经解》,收有惠栋、王鸣盛诸书,故二人为王小航重点所论。以下所论自毛奇龄以下卫护《古文尚书》且又有专书问世的学者十余人。王小航于书中还举了七个例证来说明《古文尚书》万无伪造之理,又以攻古文者每每借口《尚书正义》,可是《正义》中明明白白地说:“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篇。”并列出了这二十四篇的篇目。然而攻击古文者反而以《正义》所举之伪目为真古文,因此王小航特加注于《正义》以释其疑。此外,王小航还针对刘歆、班固所著《尚书》篇数、卷数的不同,进行了详尽的考辨与分析,发前人所未发,并兼为《孔传》鸣冤。而其以三体石经驳江声所改经文,则更为确当。江声称伪孔增改云者,却与石经全同,则已无须多辩了。或有人怀疑三体石经为正始年间所作,王小航则认为正始时期也是郑学的极盛时期,所以刻石者也只有伏生所传的今文二十八篇而已,与皇甫谧、梅赜等人本来也没什么关系。王小航此书,实为替《古文尚书》辩护者中立论较为新颖、确当者。读完此书,或许不敢再言《古文尚书》全是伪作了。本书有民国戊辰(1928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左氏兵法测要

    二十卷。明宋征璧撰。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此书类读书札记,节略《左传》中有关兵事而成,论其成败得失,欲为后世鉴。《四库提要》谓春秋时车战,与后世迥异,书中引以谈兵,殊为不达时变。

  • 河上楮谈

    三卷。明朱孟震(生卒年不详)撰。未孟震,字秉器,新淦(今江西省新淦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著有《汾上续谈》、《河上楮谈》、《浣水续谈》、《游宦余谈》、《玉笥诗谈》、

  • 七颂堂词绎

    一卷。清刘体仁(1624-?)撰。刘体仁,字公,颍川(今河南许昌)人。顺治进士,官吏部郎中。曾从孙奇逢问学,与王士祯、汪琬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并精鉴别。著有《七颂堂识小录》

  • 魏三体石经续录

    一卷(民国十二年七月石印本)。吴宝炜撰。是书补录前书未收之石,计《尚书》之《多士》篇五行三十字,《多方》篇五行十二字。《春秋·文公十年、十一年》经五行二十九字,与《多士》一石互为正反面。又《多方》篇二

  • 四书外注先儒考

    一卷。清汤志伊撰。汤志伊字不详,陕西咸宁县(今陕西长安)人。志伊博学能文,精于考据,对经学喜崇宋人之说,曾对《四书外注》的诸先儒,考其生平事迹,名为《四书外注先儒考》,其精博详考,不亚于当时江右的汉学

  •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

  • 郁华阁诗集

    二卷。清盛昱(?-1899)撰。盛昱字伯熙,号意园,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满洲镶白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由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其人通经致用,精研义理,于天文、地理、兵事、农政诸门无不潜

  • 甬上耆旧诗

    三十卷。清胡文学(生平见《疏稿》)编。此书为历代地方诗歌总集,是明州(今浙江宁波)地方的诗歌选集。此诗集是以清初李邺嗣所作《甬上耆旧传》为线索,广泛收罗历代明州诗歌,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收集作家四百

  • 本经

    见《神农本草经》。

  • 楚辞述注

    五卷。明来钦之(生卒年不详)撰。来钦之,字圣源,又字风季,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原刊本扉页题“绘像楚辞”,其内容为:作者自序,陈洪绶绘屈原像及《九歌》十二图,屈原赋二十五篇目录(《九歌》、《九章》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