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野县志

博野县志

①四卷。清王国泰修,刘声等纂,韩维基续纂。王国泰,字开先,辽东益州人,曾任博野县知县。韩维基,字只君,山东淄川人,曾任博野县知县。《博野县志》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共四卷。卷一,疆域、沿革、星野、城池、形胜、景致、风俗、山川、桥津、集市、街巷、村镇、寺观、楼台;卷二,土地、人丁、贡赋、物产、设官、公署、徭役、惠政、军政、历官、名宦、乡贤、道学;卷三,孝文、贞淑、礼制、庙学、坛遗、祠庙、科甲、岁贡;卷四,恩贡、例监、荐举、武科、恩荣、武勇、林胥、流寓、方技、仙释、坊门、陵墓、故迹、祥异、传疑。此志有目无纲,内容较简略。②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鏊修,朱基纂。吴鏊,安徽全椒县人,曾任博野县知县。朱基,天津人,博野教谕。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本,乃吴鏊任博野县令后就康熙志修订的。首列修志文移,次图说。正文八卷目录依次为建置、星野、疆域、田赋、户役、经制、贡赋、政事、仓廪、学校、秩祀、陵墓、古迹、职官、选举、名宦、乡贤、忠义、节孝、儒林、文苑、仕绩、卓行、列女、艺文、诗赋。此志凡例八则,一曰正名目,二曰尚体要,三曰斥淫祀,四曰远鄙俗,五曰崇典礼,六曰扬善类,七曰征文献,八曰留余地。其主旨在于正俗敦礼,不脱道德史观习气。职官、选举诸门之后,各留余地,以俟续增,此法颇可取。八景牵强不伦,兹削其目,亦具史识。卷一志物产,某物相适,某物为宜,某物为下,某物易生,某物最多,均一一注之,尤得史法。

猜你喜欢

  • 孙庞斗志演义

    二十卷。明本题“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

  • 九朝谈纂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此书内容为辑明太祖至明武宗九朝说部杂事,总为一书。其中分太祖为三册,成祖以下为七册,并于书前开列所采书目,共计五十余种,而卷内所辑书名尚有在所列书目以外者。大体类似于江少虞的《事

  • 岭南二纪

    二卷。清茅兆儒(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茅兆儒,号雪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处及生平皆不详。茅兆儒好游历,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由钱塘至广州,途中行六十二日,所经历的事物,每一件则加一题以

  • 文庄公行述

    一卷。清怀塔布(?-1900)撰。怀塔布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由荫生补员外郎。历仕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工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官。此书所述为其父瑞麟(?-1874)事迹。瑞麟字澄泉,道光间生员,历

  • 顾闫年谱

    二种二卷。清张穆(1805-1849)编。张穆字石洲,初名瀛暹,山西平定人。治经史,精于西北舆地之学,著有《蒙古游牧记》。该书收《顾亭林先生年谱》一卷、《闫潜丘先生年谱》一卷。顾亭林即顾炎武,明末清初

  • 胎息经

    一卷。旧本题幻真先生注。幻真先生,其人姓名及生平事迹均不详。胎息,是道家修炼方法之一,意谓修身达此程度,就象胎儿在母腹中不用口鼻而能呼吸一样。此书内容主要是对《老子》一书中“谷神不死”章所作的进一步阐

  • 新疆建置志

    四卷。清宋伯鲁纂。宋伯鲁字芝田,陕西醴泉人。《新疆建置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全书四卷,分总论、沿革与行政区划,继分别叙述道、府、州、县的沿革。此志史料详实,叙事详略有据。其尚有民国二年(1

  • 暑窗臆说

    二卷。清王钺(详见《粤游日记》)撰。本书是王钺阅读明代陶珽《续说郛》的有感笔记,乃《世德堂遗书》第四种。王钺自序称:酷暑三伏,挥汗如雨,取架上明人小说百余种,随读随记而成。《辩莘野纂闻》记刘球事。《剿

  • 中庸篇义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以《朱子章句》为主,兼采郑康成、孔沖远之说,间下己见。每段后有总解,融贯一节之意。大抵对三家之说,各取所长,不墨守成规,期达经旨。义取丰实,语删枝蔓。其释“致中

  • 画禅室随笔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