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北两宋志传

南北两宋志传

二十卷一百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南北宋分叙,各十卷五十回,亦有刊本不分回。《南宋志传》所写并非南宋之事,而是叙述五代时后唐年间石敬瑭出身至宋开国、破金陵灭南唐的一段历史。书名与内容不符,这是个解释不通的讹误。孙楷第据明世德堂与叶昆池刊本考证认为,《南宋志传》本名应为《宋传》,《北宋志传》应为《宋传续集》,两书内容衔接,所谓南北,并无实际意义,“乃书先后行世后,无知人之所妄加”。(《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南宋志传》又名《南宋飞龙传》,以赵匡胤为中心人物,叙述了五代十国至宋统一的一段纷争,时间约半个世纪。此时期军阀林立,忽起忽灭,又夹杂着民族矛盾,头绪纷繁,人物也多。熊大木用“按鉴参补”的方式演说这段历史,即主要事件和人物依据史书,补以传说和逸闻,加上艺术虚构。总的来看,它基本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历史面貌,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某些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有所揭露,也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在艺术上,由于按《资治通鉴》铺陈故事,叙述简略,情节安排和人物刻画均不算成功。即使在主要人物赵匡胤身上,除了涂上一层神异色彩外,也缺乏性格上的艺术概括。且存有浓厚的宿命论和正统观念,采用的传闻也有荒诞、迷信的内容。《北宋志传》内容接《南宋志传》,叙事起自宋太祖开宝八年(976),止于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前十回主要是呼延赞复仇和绿林草寇相互火并的小故事,后四十回则着力描述了北宋将领杨业一家世代忠勇、抵抗辽国(契丹)和西夏入侵的故事,故该书又名《杨家将传》。它虽以志传为名,并亦题以“按鉴参补”字样,但与《南宋志传》相比,“参补”的成分为多,情节不以史实为核心,而是以虚构为主,实际上是一部凭微弱的历史线索敷衍而成的英雄传奇。在历史上,北宋曾两次伐辽,都是大败而回,后来缔结了“澶渊之盟”,每年输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换取屈辱和平。对西夏也是“赐”给巨额银两。而在《北宋志传》中,却是辽和西夏均被杨家将征服。这种违背史实的文学虚构,来自民间文学传说,表现了人民群众希望有杨家将那样的英雄重振汉民族雄风的美好意愿。书中杨家众英雄和孟良、焦赞等人物形象塑造比较鲜明,情节线索单线发展,语言有口语化特点。该书在文学史上地位并不显著,但它描写的杨家将故事却流传久远,对后世的戏曲等影响较大。《南北两宋志传》在日本存有三种明刊本:明建阳余氏三台馆刊本、明金陵世德堂刊陈氏尺蠖斋评释本,上二种藏日本内阁文库;明苏州叶昆池刊玉茗堂批点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国内亦有明世德堂刊本、清鸿文堂刻本、清康熙经国堂刻本、清文绵堂刻本等。

猜你喜欢

  • 印史

    五卷。明何通撰。何通字不违,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万历年间。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又略附小传于后。秦十九人,西汉二百二十一人,东汉二百零六人,蜀十八人,吴七人,魏二十八人

  • 孝经养正

    一卷。清吕鸣谦撰。吕鸣谦字吉垣,湖北广济(今广济)人。是书首有李廷箫序,其次为吕鸣谦所撰条议十则,主张推广孝道,须立孔圣教堂,旁设曾子坐位,每逢房虚昴星日,礼拜先师,由教谕训导两宫主讲,绅耆士庶临期来

  • 申鉴札记

    一卷。清钱熙祚撰,其生卒年不详。钱熙祚字雪枝,一字锡之。叙选《通判》、《刊守山阁丛书》及《指海珠丛别录》、《素问》、《灵枢》,共百余种。世称善本。后病没京师。是书既刊黄注本《申鉴》于《小万楼丛书》中,

  • 春秋左传汇辑

    四十卷。清吴炳文撰。炳文字梓园,歙西(今安徽歙县)人。潜研经术,尤好《左传》。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游学京师,住在国子监监丞侍朝家。当时侍朝正分校《四库全书》,炳文也多所襄赞。此书共分为十九门:天

  • 黄州府志拾遗

    六卷,清沈致坚纂。沈志坚,字卓梧,湖北黄冈人,举人。夙好藏书,精于考证。曾著《三国地理志补》、《黄州府志证误》。其平时浏览古籍,凡有关黄州,考之旧志未采录者,辄自笔记,历数月而新志成。宣统二年(191

  • 高平县志

    ①十卷。清范绳祖修,庞太朴纂。范绳祖字克武,河北热河(今承德热河)人,出身贡士,顺治十年(1653)任高平知县。在任政绩甚优,见本书循吏类。顺治年间,奉上檄,重修邑志,范绳祖聘庞太朴主其事,周咨周度,

  • 后汉书琐琐

    六卷。明郝敬撰。郝敬有《前汉书琐琐》已著录,书前有自序,此书当在《前汉书琐琐》之后成书的。《后汉书琐琐》与《前汉书琐琐》体例相同。只是采录的旧注及他自加的铨释,比《前汉书琐琐》少。况诠释中各有所长。如

  • 高子讲义

    一卷。清潘世璜编辑。世璜字理齐,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主事。高子即高攀龙。世璜从其遗书中,辑成此卷。其中《论语》三十一条,《中庸》二条,《孟子》十九条。世璜自序言:“高子讲居敬穷理之学,大旨以

  • 长啸轩诗集

    六卷。清曹煐曾(约1712年前后在世)撰。曹煐曾字祖望,号春浦。上海人。康熙末贡生,曹炳曾弟。本集为《石仓世纂》之第二种,计有诗四卷,后附词一卷、杂著一卷。曹煐曾其一生专属意于词、骈体文。其诗专学晚唐

  • 洞方术图解

    二卷。清夏鸾翔(1823-1864)撰。夏鸾翔字紫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聪颖好学,精擅中算,与戴煦世好,为项名达高足,研习项、戴、徐(有壬)、李(善兰)诸家与西方微积分学甚钻。1863游广州,与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