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华川卮辞

华川卮辞

一名《卮辞》。一卷。明王祎(详见《大事记续编》条)撰。此书书首有王祎自序。序中说:“至正戊戌(1358)之岁,自秋徂冬,予挈家避兵县南,往来凤林香溪之间,朋友离散,又绝无书可观,心邑郁不自聊,间因追忆畴昔所闻见者,志之于简,以其为言乃夫人所同好,故名曰《卮辞》,用以质诸同志者焉。”此书内容杂论处世为治之理,中间也参用一些类比之语。有些论述很有道理,堪为治世者之参考。如他说:“人君欲天下之气之和也,在遂群生之性,而纳之于仁寿。欲人之仁寿,在乎立制度,修教化。制度立,则财用省;财用省,则赋税轻;赋敛轻,则人富矣;教化修,则争竞息;争竞息,则刑罚清;刑罚清,则人安矣。既富且安,则仁让兴焉,寿考至焉,而天地和平之气应矣。所以灾害不作,休祥荐臻,四方底宁,万物咸遂也。”也有些谈论人民疾苦的内容,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统治阶级残害百姓的愤慨。如:“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欺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无厌,四亡也;徭役苛烦,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团结,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劫掠,取民财物,七亡也。七亡犹可也,又有七死焉。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滥无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仇相残,五死也;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国安而刑措,诚难也矣。”此书原收入王祎本集之中,后曹溶编《学海类编》时,将此书摘出别行,华川二字,也是曹溶所加。此书有《学海类编》本、《百陵学山》本、《金华丛书》本、《函海》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函海》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文章鼻祖

    六卷。清杨绳武撰。杨绳武,字文叔,长洲(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古柏轩集》、《文章鼻祖》等。本书共六卷,所录六代以前诗文十四篇,各为评注。一《尧典》

  • 说文辨字正俗

    八卷。清李富孙(1764-1843)撰。富孙字芗沚,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著作甚丰,尚有《春秋三传异文释》、《夏小正异义》、《汉魏六朝墓铭纂例》、《校经廎文稿》等。是编乃是以《说文》

  • 匮慧山房诗集

    四卷。清吴超然(生卒年不详)撰。约为同光间人。吴超然字韵霆,湖南益阳人。同治六年举人。他幼负俊才,喜为恢奇之言。此集为作者卒后,友人廖树蘅为之付刊。其诗大抵才思横溢,词藻缤纷,风格模仿李白。就中以七古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明文征

    七十三卷。明何乔远编。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福建晋江人。生卒年待考。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累南京工部右侍郎。著有《闽书》。此书以明代诗文分体编次,各体之中又复分类,自洪武迄崇祯初年。自序云:国家之施设

  • 阳山县志

    二十二卷。清万光谦纂修。万光谦字敬怀,浙江嘉兴人,进士,乾隆七年(1742)任知县。明永乐间县令李黾始修县志,万历间二次续修,清顺治县令熊兆师复修。明志早已不存,《熊志》乾隆间尚在,而漫漶不可辨识。乾

  • 论语传注

    二卷。大学传注一卷。中庸传注一卷。传注问一卷。清李塨撰。李塨详《周易传注》条。李塨曾师事颜元、毛奇龄,故此书解释经义多与宋儒相反,反对讲习空谈,而力主经世致用之实学,于宋以前经解也多有采纳。解《论语》

  • 残本唐语林

    二卷。未题撰人,从《永乐大典》所载中考证,此其为王谠之《唐语林》残本。《唐语林》一书,自明以来,原书以佚。仅清武英殿书库所藏有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刻残本二卷,前有自序,称所得非善本。而此书晁公武《郡斋

  • 道德真经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

  • 环游地球新录

    四卷。清李圭撰。李圭,江苏江宁县人,历任浙海关委员。光绪二年(1876)得东海关税务司德琼琳推荐,赴美国费城窦奇公会。该记首列李鸿章序,言自上海东行,经日本越大东洋,抵美国三藩市,又陆行万余里,至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