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华严孔目章

华严孔目章

八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孔目章》全称为《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简称《孔目章》。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的论释,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五教,认为《华严经》教理最高,属于圆教。后经法藏等人继承弘阐,遂成为华严宗五教判教理论的基础。全卷共有一百四十八门,卷首目次误作一百四十一门,并漏掉了业稠林章,错将三聚行稠林章和成就章合为一目。目次上虽载有华严经一部音义一目,但文中却无此内容。第一章、科简经意立渐顿圆三教。第二章、显教分齐,开渐教为始终二教,以小教而成五教。第三章,解释三种五乘,十种三乘,及诸乘性位,首开贤首一乘教义分齐章之先河。卷未以同别二教融会三乘,显一乘之妙趣,又以璎珞本业梵纲,显华严教乘分齐。于释第二会中,神佛仪式章主礼敬诸佛,乃为普贤行愿之首。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处诸章,明辨融通,立有八种无为,即百法中六种无为,据三性开真如无为。于卷二中以十门立唯识章。于卷五中以七门明往生义,最为精到。余则在第三会中释解行损益,在第五会中释顺善法数秘密真如,在第六会中释十地十愿三聚戒、十恶业、四静处八禅,和烦恼业习气,果德自在相海,在第七会中释回心贤圣四十五知识。此论章言正理顺,论及教理,唯弘华严,是研究华严宗比较有价值的史料。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康茂园行述

    一卷。清康亮钧述。亮钧,山西兴县人,荫生,官至顺德府知府,其他事迹不详。此书所记为其父康基田(1728-1813)事迹。基田字仲耕,号茂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因事革职,

  • 绎志

    十九卷。清代胡承诺撰。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竟陵(今属湖北)人。明崇祯举人,入清,隐居诵读。著有《续书说》、《菊佳轩诗集》。此书是作者的札记类论著,卷下分目,计有六十一目,主要内容为泛论儒者“志学、明

  • 小尔雅广注

    四卷。清莫栻撰。栻字右张,浙江钱塘人,雍乾时人,事迹无考。是编就宋宋咸之注而广之。宋氏之注殊不完备,莫氏遂搜辑群书,于其未详者详之,于其无注者增补之,增多几至数倍,其有功于《小尔雅》原书,视宋氏之注,

  • 芜湖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嗣蕙、梁启让修,陈春华纂。吴嗣蕙,字香圃,江西新建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祁门县调任芜湖县知县。梁启让,字揖亭,江西新建人。进士,嘉庆十年来任芜湖县知县。先是芜湖有志

  • 东坡词

    一卷。宋苏轼(1037-1101)撰。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宋史·艺文志》载《苏轼词》一卷;《书录解题》则称《东坡词》二卷。此本乃毛晋所

  • 孙子算经

    三卷。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孙子算经二卷”;《新唐书·艺文志》称“李淳风注甄鸾孙子算经三卷”。考其所涉及内容可知是秦汉以后隋代以前作品,编纂年代约在公元4-5世纪。传本《孙子算经》

  • 成均课讲周易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字君玉,后来更名为崔纪,字南有,永济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乃乾隆六年(1741)崔纪任国子监祭酒时所著。其说以《本义》为主,也间有异同。至于其以经

  • 西园诗钞

    四卷。《续编》四卷。清张扩庭(生卒年不详)撰。张扩庭字海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人评其诗河清体洁,有天成之感。五言古诗摹写蜀中山水,七言则豪健。他自喜律诗,绵丽深欸,不

  • 论语隐义注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隋书·经籍志》载:“梁有《论语隐义注》三卷,亡”。新旧唐志并作《论语义注隐》,而类书所引,有的称《论语隐义》,有的称《论语隐义论》,题名不一,当以隋志所载为准。《经

  • 四书本义汇参

    四十四卷。清王步青撰。王步青字汉阶,号已山,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此书共有《大学》三卷,附一卷,《中庸》七卷,附一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