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客难

十三经客难

五十五卷。清龚元玠(1703-1784)撰。元玠字鸣玉,一字瑑山,号畏斋,江西南昌(今南昌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铜仁县知县,在任完善城建,倡修学宫。后降改教职,补抚州府教授。元玠少贫好读书,未曾从师学习,自学成材,博通群籍,历碌贯串,不仅为一家言。所著除本书外,尚有《畏斋文集》四卷,《黄淮安澜先资编》二卷,《经学策》一卷,《史学策》一卷。本书共有:《易》二卷,《书》四卷,《诗》四卷,《三礼》十三卷,《春秋》二十四卷,《四书》七卷,《尔雅》一卷。书名虽为“十三经”,实际上只有十经,因《大学》、《中庸》本来就在《礼记》之内,而《孝经》一卷书稿已经散失。书中《周易客难》认为后天八卦定于伏羲,其文辞是周公所作,这是创解。但喜欢援引史实来印证《易》,这往往不太合适。《书经客难》论证东晋古文之伪,颇有见识,但偏信《竹书纪年》又失之太过。《诗经客难》在《卫风》、《郑风》方面对朱熹《集传》颇有匡正,但也有因个人好恶而妄加臆说的。《春秋客难》自称释事根据《左传》,释义取自《公》、《穀》以至汉唐宋元明诸家,其实不但未采用《公》、《穀》,凡是与《左传》异义的都不曾取用。《礼记客难》、《仪礼客难》都很少有所阐发。《周礼客难》颇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论语客难》、《孟子客难》也颇有创见,《大学客难》、《中庸客难》大多空言无实,而《尔雅客难》仅有释训、释地、释畜各一种,似乎尚未成书。有道光江西刻本。

猜你喜欢

  • 学春秋随笔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

  • 钦定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续文献通考》。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将《续文献通考》与《清朝文献通考》分别成书,是书则于乾

  • 灵宝真灵位业图

    见《真灵位业图》。

  • 日湖渔唱

    一卷。宋陈允平(生卒年不详,约宋末、元初时人)撰。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宋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亡后,征至元都,不受官放归。善诗词,与吴文英、翁元龙齐名。著有《西麓

  • 易问

    ①二卷。明郝锦撰。郝锦字絧卿,号于庵,安徽六安人,崇祯时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此书上经及下经各一卷,缺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内容。任天成为此书做序,谓该书取随其所问而答之之意。全书基本以程传为宗

  • 大宁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高维岳纂修,魏远猷纂。高维岳,字燮堂,关中人,曾任大宁县知县。县志始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县令大定举人阎源清所修。其书规模粗具,遗事鲜详,其后至光绪年间又百余年莫能继轨,而旧编又已

  • 叶子诗言志

    十二卷。明叶秉敬(约1615年前后在世,)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司参议。秉敬著有《字孪》(已著录)。《韵表》、《书肆说铃》、《明谥考》、《

  •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三卷。李琪(生卒不详)撰。李琪字孟(梦)开,亦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此书以诸国为纲,而以其国之事见于《春秋》者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

  • 三经谊诂

    不分卷。近人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书名所题三经,指《孝经》《大学》《中庸》。在自序中称,圣人之道“莫切于《孝经》,莫辨于《大学》,莫邃于《中庸》。”郑玄认为,《孝经》是孔子所作,马其昶谓非孔子自

  • 泰安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颜希深修,成城纂。颜希深字藩溪,广东连平人,贡生出身,乾隆十八年(1753)任泰安府知府。成城,浙江仁和人,进士出身,候选知县。泰安本为州,雍正十三年(1735)升州为泰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