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求真录总论
五卷。清黄宫绣《生卒年不详》撰。黄宫绣字锦芳,宜黄(今属江西)人。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锦芳医案》等书。此书成于乾隆七年(1742)。黄氏在凡例中称:曾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别抄其篇首总论五卷,成为此书。此书阐述《医学求真录》一书宗旨,议论明白易解,然亦有不实之说,如论风土不齐,认为西北人不可温补等。
五卷。清黄宫绣《生卒年不详》撰。黄宫绣字锦芳,宜黄(今属江西)人。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锦芳医案》等书。此书成于乾隆七年(1742)。黄氏在凡例中称:曾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别抄其篇首总论五卷,成为此书。此书阐述《医学求真录》一书宗旨,议论明白易解,然亦有不实之说,如论风土不齐,认为西北人不可温补等。
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昌箕字仲弓,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成于天启二年(1622)。专门记载南朝时王氏、谢氏两大家族人物。各为之作传。书前冠以《谱系图》和《同名考》。其中王氏家族分四派
一卷。撰人不详。清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云:“考后一书(案指《等韵切音指南》)二十四图,与刘氏《切韵指南》二十四图大略相同,惟次序不同。与刘氏为一家之学。”这部韵图是改并刘鉴的《切韵指南》而成,与刘
十二卷。《补遗》一卷。元钱惟善撰。惟善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正元年(1341)为儒学副提举。张士诚居吴,惟善退隐吴江筒川,又移后华亭。明洪武初卒。惟善集在明代不甚负名,焦竑《国
七卷。清姚文田辑。姚文田,生平事迹见本书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嘉庆间,作者曾应聘参纂《扬州府志》,分纂宦迹、事略二志。事略志目为姚氏据阮元《扬州图经》稿本,又博取群书,参互考订,共成五卷,恐后人嫌其繁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宋代张伯端所撰《悟真篇》传世后,曾有诸家为之作注,各家所见不同,一般认为翁保光注本较近于经旨。元代以后,由于多有窜乱而失原貌。张位撰此书,就是想明其经旨,为学者释迷正
四卷。清黄宗羲(生平详见《易学象数论》)编。此集为戴表元文选集。共四卷。清代戴表元《剡源集》传本甚少。故黄宗羲选其代表作编成此集。其中记十六篇,序三十六篇,墓志铭四篇,题后九篇。亦间有黄宗羲点评。因所
三十二卷。明丰坊(见《古易世学》)撰。该书自称因其祖先、宋御史中丞丰稷之《案断》而为之释义,故名世学。但丰稷并无《案断》之书,历家书目亦不见著录,显是伪托。坊平生喜作伪书,常于诸经窜乱篇章,别为训诂,
十二卷。明郑旒撰。郑旒字承衮,广东顺德人,崇祯时贡生。此书前有御史梁元柱、司勋郎李廷龙二序,称其童年即有易癖,著述颇丰。卷一为河图洛书及龙虎五运诸图;卷二为伏羲八卦次序及范围数略,附蜀传天地自然图;卷
①十六卷。清陈起凤修,邢琮纂。陈起凤字德音,广宁人,出身贡士,顺治七年(1650)任临邑知县。按临邑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时邑绅邢侗方致仕家居,邑令刘承忠恳请其创修之。再修于天启间赵有午
二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性嗜典籍,勤学不辍,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