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人书左氏传
无卷数。清代学者杨守敬影印,编末有清宣统三年(1911)守敬跋,说原卷旧藏日本人柏本政矩家,守敬从使日本,以宋画《甘泉宫图》、旧拓武梁祠画像及古印、古钱等换得,携归上海,不忍自秘,于是石印以传世。可惜原卷残缺不全,今存共一百四十六行,每行十五字。虽非完璧,但可以用来校正今本《左传》甚至宋、元本的许多错误,具有很高价值。
无卷数。清代学者杨守敬影印,编末有清宣统三年(1911)守敬跋,说原卷旧藏日本人柏本政矩家,守敬从使日本,以宋画《甘泉宫图》、旧拓武梁祠画像及古印、古钱等换得,携归上海,不忍自秘,于是石印以传世。可惜原卷残缺不全,今存共一百四十六行,每行十五字。虽非完璧,但可以用来校正今本《左传》甚至宋、元本的许多错误,具有很高价值。
无卷数。明刘鳞长撰。鳞长字孟龙,号乾所,晋江(今属福建)人。生卒不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该书主要记述浙江地区儒家学者的事迹,是鳞长官浙江提学副使时所作。在此之前,有周汝登
一卷。清吕鸣谦撰。吕鸣谦字吉垣,湖北广济(今广济)人。是书首有李廷箫序,其次为吕鸣谦所撰条议十则,主张推广孝道,须立孔圣教堂,旁设曾子坐位,每逢房虚昴星日,礼拜先师,由教谕训导两宫主讲,绅耆士庶临期来
五卷。明卢楠(约1535年前后在世)撰。卢楠,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县(今属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恃才傲物,忤县令,被诬论死,幸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著有《蠛蠓集》
四卷。明钟岳秀撰。钟岳秀,字泰华,自称江右(今江西省)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著作有《文苑四先生集》。是书采自唐代韩愈《毛颖传》以下,凡为笔、墨、纸、砚所作之文,分体裁进行编辑,其作者事迹则随文附见
不分卷。清常文遴、阿克达春纂修。常文遴,山东宁海县人。出身生员,咸丰六年(1856)任宁武府知府。按宁武自清雍正三年改府以来,创修于乾隆知府魏元枢和周景柱。《续宁武府志》修于咸丰七年(1857)。该志
一百卷。《续集》十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辅臣,谪为延平同知,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
一卷。清王育撰。参见《说文论正》。是书辨证《说文》引诗之异文。如:“‘我夃酌彼金罍’,今夃作姑。谓‘秦人以市买多得为夃,从从攵’,夃步也,乃难词,市买多得,则所携者重,行步为艰,聊且前进,故假借为聊且
三十卷。清王吴(1627-1679)撰。王昊字惟夏,别号硕园,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王世懋曾孙。弱冠即负盛名。后因奏销案废。一意读书,所撰《当恕斋偶笔》。时称博洽。康熙中召试鸿博,授内阁中书,诗与黄
六十卷。唐代释智俨(602-668)撰。智俨,俗姓赵,今甘肃省天水人。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戒。一生参佛弘法,声名远扬,有“神用清越,振绩京皋”(《续高僧传·法
三种,三卷。清周继煦撰。周继煦字春甫,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官居贵州,与邵汉勋、郑珍、莫友芝等交往。丛书所收三种均为其撰述小品:《蕉心阁词》一卷,是周继煦的词集;《幽梦影续评》一卷,《幽梦影》为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