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即位后,官至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曾经向僧智永学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北堂书钞》为虞世南任隋秘书郎时所撰。“北堂”是隋代秘书省的后堂。唐刘禹锡在《嘉话录》中曾说:“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据新、旧《唐书》的《经籍志》、《艺文志》著录,原《北堂书钞》为一百七十三卷。内容摘录群书词句,分类编排,共八百五十二类。供文人写诗文时选择使用,但原书散失很多。现通行是明代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的校刊本,但经过删补窜改,并将唐太宗贞观以后和五代十国的书中内容加入其中,失去了原书的面目。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向闻嘉禾收藏家有原本,寻访十余年而始得,翻阅之,令人心目朗然。”朱彝尊《曝书亭集》亦称曾见《大唐类要》百六十卷。反复观之,即虞氏《北堂书钞》。但现在嘉禾旧本及《大唐类要》,都不得见。陈禹谟校刊本,其增补部分,虽然都注明“补”字,但所改部分,已无从知道。明俞安期另得到一个旧写本,纂入了《唐类函》,亦多讹误。清代孙星衍得元代陶宗仪的影宋抄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人分别校订,但未能校完。后来南海孔广陶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刊行,共一百六十卷,名为《影宋北堂书钞》。通行本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本书对辑佚、校勘古籍,文史研究颇有价值。有明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刊本,刊行者删改增补较多。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海孔氏校刊本,《四库全书》本,1989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增订春秋世本图谱

    一卷。清徐镇撰。徐镇字筠谷,江阴(今属江苏省)人。该书考订春秋列国世系源流,作成图谱。有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叶廷甲校刊本,水心斋叶氏藏板。

  • 荆溪唱和诗

    一卷。明俞允文(1513-1579)编。俞允文,字仲蔚。初名允执。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中诸生。本书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间,顾从义、姚昭、董宜阳、冯迁、朱察卿、姚遇、姚遂、沈明臣八人同游荆溪唱

  • 字辨证篆

    十七卷。清易本烺(生卒年不详)撰。本烺字眉孙,京山(今属湖北)人。道光乙未(1835年)举人,专意纂述,著有《春秋楚地答问》、《一粟斋集》等。是书旨在考辨今书与篆书的沿革,以明篆法,知字体之误书。其体

  • 宝贤堂集古法帖

    十二卷。明朱奇源(生卒年不详)辑。朱奇源晋(今山西一带)人。为明代著名三藩之一-晋藩之主,世代工书,颇好名帖法迹,辑有此帖,刊成于弘治九年(1497)。该帖共十二卷,其中九卷皆取材于《秘阁帖》及《绛帖

  • 森林趣谈

    一卷。英国瑞思义(详见《科学趣谈》)、上虞许家惺同译。与瑞思义翻译的《科学趣谈》、《宇宙趣谈》相同,《森林趣谈》也是选译本,且以前二者为大纲而展开的细目研究,因此该书论述内容较为专业化,具有一定的学术

  • 史通削繁

    四卷,清纪昀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省)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谥文达。纪昀贯通儒家典籍,旁及百家,乾隆三十八年(1773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

  • 列女传补注

    八卷。叙录一卷。清王照圆(生卒年不详)撰。照圆字婉佺,一字瑞玉,山东福山人,栖霞郝懿行之妻,受封为宜人。《列女传》为西汉刘向所著,始有曹大家、綦母邃、虞贞节三家注。大家注十五卷,至北宋犹存,见《史记正

  • 国朝师儒论略

    一卷。清代成孺撰。成孺字心巢,原名成蓉镜,字芙卿,江苏宝应(今江苏中部)人。著有《周易释爻例》、《尚书历谱》、《宋史·地理志校勘记》、《经史骈技》、《心巢文录》、《成氏遗书》等二十余部书。此书为作者的

  • 愿为明镜室词稿

    二卷。清江顺怡(约1862年前后在世)撰。江顺怡字秋珊,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顺怡尝撰《词学集成》,亦明于词之源流派别者。此集以流畅之笔,写抑郁之怀,然往往露而不蓄,意尽于辞。集中多追和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