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固山志

北固山志

①十二卷。清释了瑛撰。了瑛,号韫庵,象山寺僧。《北固山志》道光刻本,共十二卷。卷首为宸翰。正文分为七门,依次为形胜、建置、古迹、碑刻、人物、杂识、艺文。兹篇以明张莱《三山合志》为底本,广搜博采,历时八年而成。除大量增补前人失漏之事,亦多正前人之谬误。如凤凰池条,旧谓三面环水,春夏小满之时,可泊舟绝壁下。今则指出,康熙七年,移建演武场官厅,河塞,无复三面环水者。甘露寺条,辨甘露之名实自卫公始亦卓有见识。旧志多谓甘露寺之名始于吴,为误。今则谓考李文饶集,有祭言禅师文云,因甘露之降瑞,立仁祠于高标。又谓,宝历间创甘露刹,以资禘皇之冥福。则甘露之名自卫公始明。② 十四卷。清周伯义、陈任阳撰。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府城北一里。下临扬子江。势最固险,故名北固。《水经注》所谓别岭入江。别岭即后峰。僧了瑛曾辑《北固志》十二卷,则专指后峰言之。周、陈二人以为不足,则又重修,并及前、中两峰,而成此书。《北固山志》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共十四卷。分为八门。卷首为宸翰。其后依次为形胜、建置、古迹、碑刻、人物、纪要、杂识、艺文。其柳永墓条,谓柳耆卿卒,葬丹徒土山。同时有柳说者,适居丹徒,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其下并引陈朝清墓志、叶梦得《避暑录话》等数种旧籍以证之,颇为可信。此条之详确,远胜旧志。他若记唐若山与客游北固山,遇道士而随其隐去事,亦远详于旧志,且文字亦十分生动。

猜你喜欢

  • 汉制考

    四卷。南宋王应麟(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

  • 破邪论

    二卷。唐代释法琳(572-640)撰。法琳,俗姓陈,原籍颖川(治所在河南许昌)人,祖上仕隋,寓居襄阳。少年出家,游历金陵、楚郢(江陵)各地,广习儒释经书,博综词义。隋末,蓄发俗服入关,隐居青溪山鬼谷洞

  • 海国图志

    一百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武进刘逢禄学《公羊》,通今文家说。道光二十一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东抗英斗争

  • 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干维耦。

  • 唱经堂左传释

    不分卷。清金人瑞(1608-161)撰。人瑞字若采,号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负其才,肆言无忌。尝言天下才子之书有六:一为《庄子》,二为《离骚》,三为《史记》,四为杜甫律诗,五为《水浒》,六为《

  • 洪武正韵

    十六卷。是明初乐韶凤等人奉明太祖敕命编撰的一部官韵书。编撰者除乐韶凤外,还有宋濂、王撰、李淑允、朱右等十人。乐韶凤,字舜仪,一字鸣瑞,号廷瑞,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洪武三年(1370年)授起居注,六

  • 慧琳一切经音义

    一百卷。唐代释慧琳(737-820)撰。慧琳,俗姓裴,疏勒国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住京师西明寺,师事不空三藏,对印度的声明、中国的训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以往各家音义基础上,他更根据《韵英》、《考声》、

  • 孙子

    一卷。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此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生卒年不详,约与孔子同时代。孙武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

  • 静学庐逸笔

    二卷。清代施文铨(生卒年不详)撰。施文铨字寿民,安吉(今浙江省西北部)人。此书主要摘列经史有关内容,加以考据评论。一卷分“易”、“书”、“诗”、“礼记”、“周礼”、“评史”、“家乘”、“戒语”、“异教

  • 易讲会籤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荟萃群说,使之相互驳诘,以明其是非。作者笃信汉儒卦变之说,书中所讲皆易理,但又不为易理所障。此书荟萃众家观点,孚合而成。又附以《两孚益记》一卷,谓全易六十四卦之义无不通也。此乃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