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勾股图解

勾股图解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颇得赏识,授中书科中书之职。1713年书修成后,又与梅珏成等编纂《律历渊源》。后晋升国子监司业,擢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1719年因病告退。著作有《春秋长历》一卷、《八表根》一卷、《续增新法比例》四十卷、《勾股图解》二册。据当代学者李倍业考证,《勾股图解》写于1713年之前。全书分两大部分:一是以两数求勾股,相当于《数理精蕴》中的“勾股弦和较相求法”;另一是以积求勾股,相当于《数理精蕴》的“勾股积与勾股弦和较相求法”。以两数求勾股源于杨辉的“勾股和较十三事”,知其两事解此直角三角形问题。此类问题共有七十八种,《勾股图解》作出了其中五十种,其余可在此基础上推得。与《数理精蕴》相比,《勾股图解》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勾股术,并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勾股定理的证法,利用弦图,证曰:“股方斜出于弦方之外,而以弦长为度,又以勾方亦斜出于弦方之外,而与股方相连,则其斜出之两勾股形即弦方中所空之两勾股形。若移置入内,则适成一弦方也。”显然在此利用了“出入相补原理”。又如:“已知勾和股弦和,求股、弦。”其解为:“勾自乘,股弦和自乘,两数相减,余数折半,以股弦和除之得股。”由此可见陈厚耀完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勾股术。第二类问题是已知勾股形的面积,另知十三事中的一事,以解勾股形,其中共有十三个问题,《勾股图解》中解决了九个问题,另有四问均有题无解。《勾股图解》开头有一小引曰:“有积即可求勾股,为前六归开方之术是也。然此唯正勾股可用,即勾三股四弦五之率耳。至于变勾股之生率不一,必须有积有弦(或有勾或有股),然后可推。今略举数条,并释其义,其余亦可推类而得之。”在解答此类问题方面陈厚耀多有创新之处。例如:“有勾股积有弦,以求勾求股”,陈厚耀认为:“此法检《算法统宗》、《数度衍》、《勾股义》、《同文算指》并阙。今拟一法于此。”其解法为:“四因积,以弦自乘,两数相减,余数开方为勾股较。又倍积,以勾股较为带纵,开方除之,得勾。”这一解法与《数理精蕴》中相同,可见这部分内容陈厚耀参加了编写。在全书卷首有一篇“钦授积求勾股法”,单独成篇,是康熙的著作。《勾股图解》原本是否刊刻出版不详,现传本为李倍业1956年所得手抄本,共六册一函,其中《勾股图解》两册,《算法原本》一册,《直线体》一册,《堆垛》一册,《借根方比例》一册。现藏陕西财政专科学校李倍业处。另外李倍业《〈陈厚耀算书〉研究》一文(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三辑》)对《勾股图解》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猜你喜欢

  • 四宜堂法帖

    八卷。清世宗雍正(1678-1735)书。雍正生平见《朗吟阁法帖》。乾隆元年十月二十日奉旨摹勒。第一卷为《劝农谕》、《黑龙谭碑文》、《朱批谕旨序》、《训诫武臣谕》、《喜雨诗》、《爱莲说》;第二卷为《惜

  • 诗乐和声

    十卷。朝鲜正祖撰。朝鲜自李朝建国后庙乐讹舛,以后历朝相沿。至正祖时始思复兴古乐。以《律吕正义》、《新法律数》等书为本,参证古今、稽考声乐。后又于奎章阁编纂诗乐之书,赐钟磬琴瑟于内阁,以修正乐学,编成此

  • 程念斋集

    十五卷。明程楷(约1497前后在世)撰。程楷,字念斋(一作字正之,号念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改庶吉士,迁翰林院编修,著有《程念斋集》。据集末方蓂跋称

  • 坦园六种曲

    清杨思寿(1835-1891)撰。杨思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官至候补知府。他博学多才,兼工诗、词、曲、骈文,著述甚多,有《坦园丛书》十四种。《坦园六种曲》收传奇《姽婳封》、《桂

  • 溧水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傅观光等修,丁维诚纂。光绪九年(1883)刻本。丁维诚,江苏溧水县人,光绪戊寅年(1878)贡生。此志卷首为序例、图说;卷一为天文;卷二为舆地;卷三为建置;卷四为封爵;卷五为官师;

  •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

  • 垫江县志

    十卷,清谢必鉴修,李炳虚纂。谢必鉴,曾任垫江县知县。李炳虚,教谕。垫江县志,创修于乾隆十一年(1746)县令丁廷。嘉庆间董承熙续之。道光八年(1828)县令夏梦鲤重修,咸丰八年(1858)县令钱涛再修

  • 小倦游阁法帖

    四卷。清张丙炎刻。所收皆包世巨一家之书。“小倦游阁”是包世臣斋名。第一卷为自书诗文及杂临古帖。第二卷删拟《书谱》。第三卷《〈十七帖〉疏证》。第四卷答问十二条。包世臣自负草书,自谓能上接王羲之。所著《艺

  • 余山遗书

    十卷。清劳史(1655-1713)撰。劳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全书论述易理,认为“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并用易理来推论人、动植物的属性,但有些论述缺乏科学依据,如推论“鸟足

  • 四书尊注会意解

    三十六卷。清张九达原辑,张庸德补辑。书首有张潮序、庸德自序及凡例。是书专宗朱注,因而名其解曰《尊注会意解》。凡诸儒之说,与朱注不同者,折衷于朱子;朱子之说先后不同者,折衷于《四书集注》;《四书集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