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潭集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十三目。卷五至卷八为父子,下分教子、贤子、孝子、文子、慧子、貌子、官子、丧子、泛子、欲父十目。卷九至卷十为兄弟,无子目。卷十一至卷二十为师友(《四库提要》误为朋友),下分儒教、道教、释教、聚书、钞书、读书、著书、六经、子史、为文、博物、谈学、音乐、艺术、书画、清言、嘲笑、山水、隐逸、汤社、酒人、达者、豪客、论人、知人、鄙人、智人、知己、相思、哀死、推贤、规正、笃义、交难、学道、道学、会说、今色、少年、标榜、诋毁、易离四十一目。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为君臣,下分圣君、圣臣、贤君、贤臣、明君、忠臣、正臣、清臣、能文之臣、能言之臣、英君、能臣、暴君、诤臣、痴臣、昏君、哲臣、愚臣、纵君、侈臣、貌臣、谲主、奸臣、庸臣、强臣、诠选诸臣、牧民诸臣、将臣、相臣、贤相、才相、廉勤相、畏慎相三十三目。取材不出《世说》与《焦氏类林》二书。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其名《初潭》者,言落发龙潭时即纂此书,故以其为名。其征引均不注出处,分类亦自出胸臆,大旨主儒、释合一之说。但其中有些评语多有新见。如卷四称赞起义领袖吕母为“的的真男子也。”又评周公,引陈贾语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李贽下评语云:“此千古断案也。”又如卷十一评儒、释、道三者之同异,指责“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此论颇中明儒之失。此书有明万历间刻本,共十册,有李贽自序,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明末刻本,此本只十二卷,十六册,武林王克安重订。另有明闵氏朱墨印本,七册,有李贽自序和闵邃小引,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有明刻本,此本为二十六卷,共八册,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二册《初潭集》。

猜你喜欢

  • 华严经义记

    一卷。北齐释惠光(生卒约六世纪)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今河北省定县)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

  • 勾股举隅

    一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勾股术是中算史上重要研究课题,《九章算术》的勾股章中讨论了在勾、股、弦三事中任择其二解三角形问题。后经王孝通、朱世杰等人的发展,由简而繁,代有进展。到了清代,勾股

  • 六经原流

    不分卷。明吴继仕(生卒年不详)辑。继仕字公信,安徽新安人,经学家。作品有《七经图》、《音声纪元》、《六经原流》等。此书分门别类,考镜源流:首先探讨《六经》源流,其次探讨世人治经源流,然后分别是《周易》

  • 忠恕堂读经记

    二卷。近人赵赞元撰。赞元字襄丞,安徽凤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前面为总论。上卷是“修身”,“说四书”二十九篇;“说《毛诗》”九篇。下卷是“治人”,“说四书”三十三篇;“说《毛诗》”十八篇;“说《

  • 游永州近治山水记

    一卷。清乔莱撰。乔莱,字子静,号石林,宝应人。康熙间进士,官内阁中书,举鸿博,授编修,累迁侍读,遭蜚语罢归,治理废圃改名纵棹园,读易其中,著有《易俟》、《直庐》、《使粤》、《归田》诸集。永州治山水之胜

  • 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

  • 咸斋文抄

    七卷。清查旭(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查旭字咸斋。浙江海宁市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副榜贡生。本集有书一卷,序二卷,祭文一卷,论一卷,传一卷,杂著一卷。查旭有孝行,曾于兵乱中崎岖万里寻父遗柩,为

  • 二教论

    一卷。北周释道安(生卒年不详)撰。道安,俗姓姚,冯翊胡城(今安徽省阜阳县)人。学佛研法,格外尽心;崇师受业,旁观子史。面对北周武帝时期的儒、释、道矛盾激化之际,在周武帝集庭臣僧道辨论谁先谁后,孰是孰非

  • 真如子醒言

    九卷。明王化隆(生卒年不详)撰。王化隆自号真如子,广汉(今四川省广汉县)人。由贡生官主簿。此书九卷,分天道、地道、人道、懋修、订学、钩元、彝典、齐治、均平九篇,每篇又各分章,体例采用问答的形式。内容颇

  • 东望望阁诗钞

    十六卷。清查亦照(1762-?)撰。查亦照,浙江嘉善人,生平仕履待考。全书无序跋及目录,不分体,编年为序,近体诗居多,七绝不如七律,五古胜七古,诗中大抵登临怀古,题花咏雪,赠答酬酢之作,记叙嘉庆中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