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刘文恪公诗集

刘文恪公诗集

四卷。清刘权之(1739-1818)撰。刘权之字德舆,号云房。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嘉庆初任左都御史,上书反对地方官借采买仓谷,贪污自肥。嘉庆七年(1802)以吏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少保。曾多次充任乡、会试考官。卒谥文恪。此编共四卷。首为《进呈集》二卷,皆奉和御制之作。次为《剩存诗草》一卷,是刘权之亲自编定。末为《剩存诗续草》一卷,则为刘权之之甥丁善庆所搜辑。刘权之生活于承平之际,先后两居宰辅。故其吟咏从容淡静,不失为和平之音。惜边幅微窘,局度未宏,与大家相比,终有愧色。有清光绪五年(1879)嗣孙刘绍昌重刻本。

猜你喜欢

  • 睢宁县志

    十八卷。清侯绍瀛修,丁显纂。侯绍瀛,字东洲,清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光绪十年就任睢宁知县,十五年调知沛县。好文学,善诗歌,著有《南游草》、《北游草》,曾于光绪十六年主修《沛县志》。丁显,字西圃,

  • 重阳庵集

    一卷,附录一卷。清梅志暹编辑,俞大彰重编。梅志暹,重阳庵羽士。此编无目录,内容为:序、庵图、梅像、俞像。集:首采临安杭州各志、庵记、亭记、天医宫记、八咏诗序与事迹,引列诗十三家。附刻目次为:贞自斋赋、

  • 天台山记

    一卷。原题方瀛等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徐灵府撰。徐灵府,字名征,自号默希子,钱塘(今杭州)人。唐道士。元和十年,自衡岳移居台岭。此书则成于宝历初年。《天台山记》古逸丛书本,共一卷。其谓天台山即桐

  • 仪礼韵言

    二卷。清檀萃(1725-1801)撰。檀萃字默斋,望江(今安徽省西南部)人,乾隆辛巳(1761年)进士,曾任云南禄劝知县。《清国史文苑传》和《安徽通志》均不载檀萃著录此书。此书的旧抄本,首署檀氏《仪礼

  • 姚少监诗集

    十卷。唐姚合(775-约855)撰。姚合,陕州陕石(今河南)人。宰相姚崇之曾孙。登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应中历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荆、杭二州刺史。

  • 幄机经

    见《握奇经》

  • 孟亭编年诗

    不分卷。清王箴与(1693-1758)撰。王箴与,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一(1712)年进士。雍正十三(1735)年官卫辉,以官事下狱,旋释还。王箴与还著有《木清阁文稿》,《诗意存》,《春秋意

  • 孔颜孟三氏志

    六卷。明刘浚(生卒不详)撰。刘浚,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成化年间(1465-1487)曾做过邹县教谕,邹县,孟子故里,使刘浚得以考订孔子、颜回、孟子的世系、事迹以及历代褒崇诸典等,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

  • 郁离子

    二卷。明刘基(1311-1375)撰。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省)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于是刘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