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包

元包

五卷、附《元包数总义》 二卷。北周卫元嵩(生卒年不详)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元包数总义》二卷是宋代张行成补撰。卫元嵩,成都人,明阴阳历算,献策于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明代胡应麟作《书部正伪》,称卫元嵩为后周人(不确),并称其撰述有《齐三教论》七卷。《崇文总目》称其为唐人,《通志》、《通考》依《崇文总目》之说,舛误更大。卫元嵩所撰《元包》一书,又称《元包经传》,其书体例近于《太玄》。其次序采用《归藏》古易:首为坤,继之以乾、兑、艮、离、坎、巽、震卦。共七变而合本卦,成八八六十四,又自系以辞文,又好用僻字,使其文诘屈难读。苏源明等人的《传》、《注》《音释》,仿《太玄》之体。宋代绍兴年间,临邛(今属四川省)人张行成,认为苏源明、李江二人徒言其理,不知其数,又编采易说以通其旨,著为《元包数总义》。《元包》,《唐志》作十卷,今本五卷,其书或并或佚,已不可考。张行成所补《元包数总义》,常常独自立卷成书,但其与《元包》合刊,也由来已久。此书无论分合,都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是术数类重要典籍之一。现存《范氏奇书》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浮溪集

    三十六卷。宋汪藻(1079-1154)撰。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县)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历迁著作佐郎。钦宗时,召为屯田员外郎。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累拜翰林学士,

  • 脉诀刊误、附录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元戴启宗(生卒年不详)撰。《脉诀刊误》又名《脉诀刊误集解》。戴启宗字同父,金陵(今南京)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戴氏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五运

  • 通俗篇

    三十八卷。清翟灏(?-1788)撰。翟灏字大川,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进士,官金华教授。《通俗篇》是翟灏的一部杂考之作,采集俗语、成语、方言词语等五千余条,分天文、地理、时令等,分别考辨语义,

  •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四库提要》为深父),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间名士,能诗文,撰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前者流传甚广。另有诗文集《雅

  • 五音集字

    十卷。清汪朝恩撰。朝恩字泽之,莲池人。自序略云:等切之书法繁而指秘,竟有至皓首青毡,切法一无所知者。兹得四声,分出五音,去其繁以就其简,阐其秘以趋于明,乃立二十五字以代字母,立三十三字以为字音。以字母

  • 王凤林文集

    四卷。《诗集》三卷。明王从善(生卒年均不详)撰。王从善,字承吉,号凤林,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著有《王凤林文集》、《诗集》。是集凡文四卷、诗三卷。乃其子王

  • 浯溪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字牧石,号堂,华亭(今上海)人,康熙间进士,官编修,坐事罢归。喜收藏书,著述甚富,尤工诗,著有《堂集》,能别开生面。其幼时爱诵《次山集》,读其所铭浯溪山水,心神向往、康熙五十

  • 周易精蕴汇解

    十八卷。清谭爱莲撰。爱莲字净方,新化(今湖南新化县)人,乾隆岁贡生,邃于经学,尤精于《易》。此书对象数义理的论述颇为详尽,取采众家之说也能得其精要处。此稿撰成后,颇得乾嘉诸儒推许。全书为赵体密行细字,

  • 御风要术

    三卷。英国白尔特撰。美国金楷理口译。华蘅芳笔述。白尔特生平籍里不详,金楷理诸本一作布国人,一作美国人,殆为普鲁士国人,而归化美国者。译有《光学》。华蘅芳译有《地学浅释》。是编论舟海御风之术,共分十三论

  • 易图亲见

    明来集之撰。作者信奉河图洛书之说,以为“河图顺以相生,而六府三事取于此;洛书逆以相克,而《洪范》九畴取于此;八卦成列,固之为六十四卦,而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取于此”。故此书取《序卦》、《杂卦》,以及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