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傅恭堂祭仪未定稿

傅恭堂祭仪未定稿

二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德舆,字四农,一字彦辅,江苏山阳(今江苏省今淮安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博学工文章,其学以克己有耻为归,尤喜治经术。客游京师时,名甚显,后主讲阜宁观海书院三年。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发安徽,未赴而卒。生平著述数种,有《养一斋诗话》六卷,《养一斋札记》九卷,《养一斋集》十八卷,《淮语》一卷,《李杜诗话》三卷,《念石子》一卷,《说诗牙慧》十三卷。辑录成书,有《颐志斋集》。《傅恭堂祭仪未定稿》撰于丧次。上卷订正祭仪,下卷述所以订正之意。因古礼繁重难行,唐以来诸家祭仪,朱熹曾辑之,然书已佚,司马光亦有家仪,繁文缛节,亦非贫家能行。此皆非先生制定礼仪的本义。潘氏作是书,意在使贫富皆有所循,故斟酌古今礼仪,选宜行者录之,故于古礼有不尽遵者,如三虞卒哭,虽有朱子之说亦不从者,如忌日只设一位;有为习俗而竟革之者,如忌日生日;有祭虽不经复更而从经者,如清明、七月半、冬至、除夕之祭是;亦有独下己意而无所因袭者,如家庙之祭是。其礼之选定以简单易行,贫富皆宜为标准,将礼仪大众化、通俗化,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养一斋诗文集》刊行时,是书尚未删定,因而未能入集。光绪三十四年(1908)礼学馆下各省求礼书,于未刻稿本搜之尤力,丹徒陈庆年,始为之雠校刊行,使是书得以传世。

猜你喜欢

  • 读古纪源

    九卷。清何懋永(生卒年不详)撰。何懋永字念修,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书分为二编。一为三才纬略,一为六官综制。共分为九考。抄录类书而成。

  • 图书质疑

    无卷数。明薛侃(?-1545)撰。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与吴俊率子侄从学王守仁于赣州。自是王氏之学传于岭南。世宗时,官行人,以议建皇储罢归。筑室中离山,自号中离,以

  • 西陲要略

    四卷。清祁士韵纂。祈士韵字鹤皋,寿阳人。《西陲要略》道光十七年(1837)筠渌山房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南北两路疆域总叙、南北两路山水总叙、南北两路卡伦总叙、南北两路军台总目;卷二南北两路城堡总目

  • 梁武帝演义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 九州山水考

    三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九州山水考》将《禹贡》篇所涉及到的山水等加以分类,并以类相从。共分山四十三座,其中正导的二十七座,杂见的十六座;水四十二条,其中正导的九条,杂见的三十三条;又附

  • 飘泉吟稿

    五卷。元朱晞颜(生卒年不详)撰。朱晞颜字景渊。长兴(今属浙江)人。历官平阳州蒙古掾、长林丞、江西瑞州监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飘泉集》四卷,已佚。《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凡诗二卷,诗余一

  • 嵊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以琰修,田实租纂。李以琰,曾任嵊县知县。此志乾隆七年(1742)刻本。卷首为图考,共十八幅图,卷一至卷二地理志,目为沿革、分野、区界、都里、市镇、山川、形胜、古迹、风俗、特

  • 易本义质

    四卷。明王介之(见《春秋四传质》条)撰。此书篇帙无多,而多所创造,邹汉初已有较详评述。如元亨利贞,不以为大亨而利于正,而以为四德不违文言。亦有驳正前人论说者。此书不违古本,不徇曲说,协于训诂,精于义理

  • 枕葄斋春秋问答

    十六卷。清胡嗣运(详见《枕葄斋诗经问答》)撰。该书不全录《春秋》经文,也不尽释全经,有所论说,则设为问答之辞,以阐发经义。前十五卷大体上依违《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之说,以及孙复、胡安国之

  • 熙朝雅颂集

    一百三十四卷。清铁保(1752-1824)等纂辑。铁保,字治亭,一字梅庵,先世姓觉罗氏,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工书法。集满人诗文,编《白山诗介》。著有《惟清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