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通载
见《佛家历代通载》。
见《佛家历代通载》。
一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冒褒注。维崧字其年,别号迦陵真贞慧子。康熙时举鸿博,授检讨,参与修撰《明史》。长于骈俪,尤善诗词,著有《迦陵文集》等书。冒褒字无誉,江苏如皋人,冒襄弟,王士祯、
四十一卷。清王植(生卒年不详)撰。王植字槐三,直隶深泽(今北京市)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广东和平县知县,后调阳江提拔为罗定州知州。一生勤苦好学,潜心研究经史百家,他的著述很多,有儒学类,杂学类,术数类
三卷、附直指详说 一卷。宋张伯端(984-1082)撰,宋翁葆光(生卒年不详)注,元戴起宗(生卒年不详)疏。张伯端,后改名张用成,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天台)人,少为儒生,涉猎儒释道三教典籍,博通星
二卷。清何若瑶撰。若瑶字群玉,号石卿,广东番禺人。道光辛丑(1841)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编修,大考补授右春坊右赞善。勤学嗜古,好经史,与著名学者陈沣友善,著有《前汉书注考证》、《后汉书注考证
十二卷。清王又朴(1681-1760)撰。王又朴字介山,直隶天津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池州、徽州知府。此编经传次序,均依王弼旧本,而冠以读《易》的方法,后面附有各家杂论。王氏幼读朱熹《周易
一卷。金大臣年表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该书前列诸帝系统图,后为辽、金二表,俱系年于上,并有各大臣的名爵纬排列其下。大抵是根据《辽史》、《金史》本纪中所记载的命官年月编次成书,并未做考订,仅有便于检寻之用
三卷。清徐石麟(生卒年不详)撰。徐石麟字又陵,号坦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明亡隐居,以园艺著述为乐,著有《花佣月令》。是编大量引用古代诗文中有来历出处的故事,编纂而成,属于典故小说。有《传砚斋丛书》
①五卷。清朱显祖撰。朱显祖号雪鸿,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琼花志》等著作。《希贤录》记录自周至明历代名儒言行,并各系以论断。体例仿照朱熹《伊洛
六卷。宋黄仲元(生卒年不详)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著有《经史辨疑》。《四如讲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