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通论

五经通论

① 一卷。束晳(约261-303)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人,西晋经学家、史学家。曾作《玄居释》以明志,阐述“道无贵贱”,“守分任性”的观点,深受张华推崇。元康中,任司空张华属官、佐著作郎、博士尚书郎等职。元康元年(300)赵王辅政,召为记室。束晳托病辞职归里,广教门徒。晳卒,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束晳才学广博,《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声而失辞,乃补作《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六篇,称《补亡诗》。太康时汲郡人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古文十车,是魏国史书(史称“汲冢书”),但文已残缺,且为古文,束晳辨析其义,皆有义证。还草创《晋书帝纪》、《十志》;又著有《三魏人传》、《七代通记》、《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和《文集》数篇。《隋书·经籍志》载《晋著作郎束晳集》七卷。已佚。明张溥辑有《束广微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晋书·束晳传》载其著作《五经通论》,而不载于隋唐二志。《册府元龟》、《经义考》虽列其书目,却不详载卷数,且别无考证,盖遗佚已久。王谟从《通典》中抄得二条,《初学记》一条,合为一卷。列为“五经总义类”中的一家,以资治经参考。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束晳(见王谟辑《五经通论》条)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据杜佑《通典》引四节,又引其《与步熊问答》五节,皆阐明“礼服”的含义,再从《春秋正义》引二节,合为一卷。《诗经》中《桃夭》、《摽有梅》二篇和《周礼》中“春会男女”,他认为是说“昏姻不限时”,最切合情理。“夏封诸侯”他认为是“王据月令以非祭统,郑宗祭统而疑月令”,未见有得。又《左传》“五父陀”,司马迁在《史记》中分为二人,他认为是错误的,确有见地。与王谟辑本比较,只两条同;王谟引《初学记》:“男子十六可娶,女子十四可嫁”一条,马国翰未采录。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徐相国年谱节略

    一卷。清徐右翌撰。右翌,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纪其伯父徐桐生平。徐桐,字荫轩,汉军籍,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徐桐与载漪、刚毅等试图利用义和

  • 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李澄中撰。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诸城人。康熙时举鸿博,授检讨,著有《卧象山房集》、《滇程日记》等书。此记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云南典试后,回道桃源,游之所作。桃源山在桃川宫东,距常郡不

  • 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

    卷首九卷。正编三百五十二卷、续编三十六卷、附编十二卷。清桂庆等奉敕撰。卷首有清仁宗序、庆桂等恭进剿平三省邪匪方略表文,此外有清高宗御制诗三卷、仁宗御制诗六卷。是书汇集自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四年有关镇压三省

  • 图注难经

    八卷。明张世贤(生卒年不详)撰。张世贤字天成,号静斋,宁波(今属浙江)人。正德年间以医术闻名。治验丰富,医理精深。著有《图注脉诀》、《脉学奇经考》、《图注八十一难经》、《图注王叔和脉诀》等书。张氏认为

  • 华影吹笙阁遗稿

    一卷。清戴小琼撰。戴小琼,生卒年不详,字菊亭,号墨华道人,浙江嘉兴人,观察沈涛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与沈珏女史《画理斋诗稿》合刻。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共收二十二首诗。

  • 律吕元音正录

    一卷。清毕华珍撰。华珍字子载,江苏太仓人。此书卷言造律之原,以为先有七音,后有十二律,五声二变具于人声。此说与经传不合。其以《周礼》圜钟为应钟,函钟为仲吕,而以旧说为非。又谓字谱工尺七字即五声二变,此

  • 说文谐声孳生述

    二十卷。清陈立(1809-1869)撰。陈立字卓人,号默斋,句容(今属江苏)人。道光间进士,官至云南曲靖知府。受业于凌曙、刘文淇之门,著作尚有《公羊义疏》、《句溪杂著》、《白虎通疏证》等。是书乃刺取《

  • 礼记孙氏注

    一卷。魏孙炎撰,清马国翰辑。炎生卒年不详,字叔然,乐安(今江西省中部)人。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详见《三国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说叔然与晋武帝同名,因而称呼其字。史当称名

  • 丁漕指掌

    十卷。清王大经撰。王大经,字晓莲,浙江平湖县人。举人。官至江苏红安粮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是书前有清湖北巡抚潘霨序和王大经自序。从序中可考知:初写是书者为林之望,王大经接着写成,而又更定体例最后刊行者

  • 青城山人年谱

    又名《关云岩先生年谱》。一卷。清沈学厚、李钧简、陈希曾、吴延琛编。学厚等俱为谱主门人。谱主关槐(1749-1806),字柱生,晚年自号青城山人,浙江仁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