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浙海塘通志

两浙海塘通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方观承撰。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人。祖登峄、父式济因《南山集》案株连,均遣戍黑龙江。雍正十一年(1733)随福彭征准噶尔,还受内阁中书。乾隆初历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乾隆十三年(1748)擢浙江巡抚,勘查海塘淤地,招民垦田纳粮。次年擢直隶总督,兼理河道,曾修治永定河,治绩彰显。著有《述本堂集》等。《两浙海塘通志》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凡两浙有塘州县,小则修,大则建,无不备载。其于浙省滨海六府,各有分图,而以全省总图列于前,使观者一睹而了然。海塘久已有志,然皆防海,而非堤海。惟元叶恒著有《海堤录》,明黄光升、仇俊卿著有《海塘录》,专志海塘。而又只详余姚海盐一邑之塘,未尝概及通者。如该篇详述全省各类海塘者,则为第一次。而其所述历代海塘之沿革,形势之迁变,工程之险夷,以及经费所出、物料所及、职守所存、祀典所秩,皆灿若列眉,了如指掌。

猜你喜欢

  • 宏明集

    十四卷。南朝梁释僧祐(445-518)编。释僧祐,俗姓俞。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邳县)。自幼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因不肯回家,父母依其愿在寺内出家为僧。僧祐擅长律学,精通文史,以

  • 平吴事略

    一卷。清南园啸客辑。南园啸客真实姓名及生卒年月事迹不详。《平吴事略》所述事起于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景山),太子、永王、定王就缚。又述李自成出走北京,清兵南下,苏州乡兵四

  • 庄元仲集

    一卷。清庄亨阳(1686-1746)。亨阳字元仲,号复斋。南靖(今福建省南靖县。一作靖南)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此集仅有文十二篇,是其官淮徐海道时所上奏的河防条议。其文均为政

  • 诗传考

    六卷。清陈孚(生卒年不详)撰。陈孚字子实,河南夏邑县人。生平无考。是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诗传提要》,引《史记》至成伯瑜说共五十五条;第二部分为《诗考绪言》,似叙己见,实本旧说,共三十八条;第三部分

  • 周易解简要

    六卷。清张矩撰。矩字濂方,巴陵(今湖南岳阳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耒阳训导。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后列其解,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其义必与本义相符。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

  • 昭潭名人法帖

    四卷。清冯准辑。所收皆湖南湘潭一邑之书人。第一卷明代周星、李驭芳、王岱、唐世征、郭幼隗。第二卷陈鹏年、张烂。第三卷李观正、曹试。第四卷罗修源、秦定关、陈潭屿、张九钺、宋本敬、周新霁、胡师孟、张顾堂、周

  • 风俗通义拾补

    不分卷。清代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见《抱经堂丛书》或《抱经堂文集》条。此书是作者所撰《群书拾补》中的第二十八种。《风俗通义》一书宋代时就已残缺不全,错误也较多。卢文弨根据他所能见到的元

  • 垂世芳型

    十三卷,清金维宁撰。金维宁字德藩,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康熙年间举人,著有《秋谷杂编》。《垂世芳型》最初名《连珠汇校》。系作者从历代事迹中选取若干,每人立一传加以论断评说,相当于通史的形式。郑重欲为之

  •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

  • 聪山集

    十四卷。清申涵光(1619-1677)撰。申涵光,字和孟,一字符孟,号凫盟、聪山。直隶永年(今属河北)人。明诸生,入清后隐居乡间,常与殷岳、张盖往来唱和,并称“畿南三才子”。申涵光写诗学习杜甫,深得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