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

二十四卷。《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人撰,今考证刘珍未尝做过长水校尉,且此书开始于明帝时,更不能将刘珍写在编撰者之首。《后汉书·班固传》载明帝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另有列传,载纪二十八篇,此为《东观汉记》的雏形。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又称安帝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于建武(25-56年),讫于永初(107-113);这大概是对《东观汉记》作了一次续编。《史通》再记刘珍、李尤死后,又由侍中伏无忌、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与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后来又多次续撰,到元嘉(公元151-153年)中期史体粗备才开始称为《汉纪》。东汉末年,蔡邕等人又续补十志、诸列传四十二篇,但由于汉末战乱,多有散佚。称“东观”源于东汉章和以后,图籍藏于东观(宫殿名),著述修史者也从初年的兰台转迁至此,故以此为名。《隋书·经籍志》称此书共一百四十三卷,《新唐书》则记载共一百二十六卷,可见唐代该书已有佚失。《隋书》称此书起于光武帝,止于汉灵帝,而列传之文,及献帝时事,实为杨彪所补。晋时,此书与《史记》、《汉书》共为三史,人多习之,故六朝时期和唐初的人隶事释书多有征引。唐章怀太子集诸儒士注范晔《后汉书》后,《东观汉记》的地位才有所降低。到北宋时,仅存残本四十三卷,赵希弁《读书后记》、邵博《闻见后录》都称此书由高丽国进献,可见当时国内已很罕见。南宋时书目仅存有邓禹、吴江等人的列传八卷,蜀中虽有刊本流传但错误较多。明初已全部亡佚不存。清代姚之駰撰《后汉书补逸》,曾搜集遗文,共八卷,采用的多据刘昭《续汉书十志补注》、《后汉书注》、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五书,且掇拾不尽,挂漏殊多。收录于《四库全书》的《东观汉记》以姚本旧文为主,参考诸书,补其缺佚,所增者达十之六七。姚本错漏较多,但《东观汉记》原书的纪、表、志、传,载记诸体例及《史通》各书所载,梗概尚且一一可寻。整理后全书分为帝纪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传十七卷,载记一卷,另有佚文一卷,并将《汉记》与《后汉书》不同的地方附录于后。书中所载如章帝诏令增修群祀,杜林之议效祀、东平王苍之议庙舞等,均为一朝大典,但《后汉书》未予详载其文,尚有一定的补充功用。

猜你喜欢

  • 宁阳县续志

    二十四卷。清高升荣修,黄恩彤纂。高荣升,山西平阳人,出身监生,光绪元年(1875)任宁阳知县。黄恩彤,历任广东巡抚。高升荣在其序中曰:“旧志初修于康熙,二修于乾隆,迨咸丰初邑侯清苑陈公复延请里居绅儒黄

  • 观石后录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是书主要记载毛氏客居福建时所搜得的寿山诸石。书中对所载的四十九种石品,一一详记其形状颜色。因毛氏之友高兆著有《观石一录》流传于世,故作者为此书命名为《观石后录》。《

  • 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识渊博,对中国史料学、古文字,韵学、戏曲均有研究,参与《浙江续通志稿》编纂,撰

  • 论语体略

    一卷。晋郭象(252-312)撰。清马国翰辑。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晋哲学家。曾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太傅主簿。撰《隋志论语体略》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同。今皇侃疏引仅九节。

  • 殷墟书契前编

    八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他搜集整理的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的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殷墟书契》所收甲骨,大多数为罗氏自藏。

  • 说纬

    一卷。王崧撰。王崧(1752-1837)字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山西武乡县知县,曾主讲于晋阳书院。阮元总督云贵时,聘请王崧主修《云南通志》。另有《滇南志略》。《说纬》一书所收考

  • 双仙记

    二卷。清崔应阶(详见《烟花债》)撰。传奇《双仙记》共三十六出,取材于明传奇《陆采记》。作者感到《陆采记》内容不够深广,因而加以增补改作。增加的情节有:节度使朱泚谋反,唐德宗离京避难,李晟起兵平朱此,收

  • 净心诫观法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净心诫观法》一书,道宣作于隋州与唐寺,由弟子泰山,灵严寺僧人慈忍刊行于世。全书共有文三十篇,第一篇为释名,第二篇为序宗,第三篇为五停,第四

  • 艺薮谈宗

    六卷。明周子文编。周子文,字岐阳,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此编皆采辑明人论诗之语。所收有宋濂、高棅、何景明、李东阳、徐祯卿、王廷相、杨慎、都穆、皇甫汸、王世贞、何良俊、谢榛

  • 金山志

    一卷。清卢见曾撰。卢见曾,字厚山,山东德州人。乾隆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此志为其任两淮盐运使时所作。《九域志》称:唐代裴头陀、卓锡于此,因断手以建伽蓝,忽一日江上获金数镒,李锜镇润州,闻其事,遂赐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