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莞学案

东莞学案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分为“以遮掩禅机咎象山”,第四部分为“撰养神二字诬象山”,第五部分为“删节象山文字诬象山”等,还有总论《学部通辨》等内容,书后附有陆九渊的五十七条读书法等。

猜你喜欢

  • 周易象义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此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残卷。此本则为宋刊本,胜于辑本,故列出。宋刻大半较真,可补辑本之佚。书首题“武陵丁易东象义”。凡上下经为二卷,又每卷各分子卷。三传十篇为十卷。前有自序

  • 疑疑孟

    一卷。清黄本骥撰。是书为司马光《疑孟》作。王充作《刺孟》,冯休作《删孟》,其书皆不传。今传者司马光《疑孟》一编,其持论虽辨而近于刻,转失圣贤之用心,《朱子或问》及《朱子文集》已驳之。本骥此书仿《刺刺孟

  • 范亨燕书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称:“《燕书》二十卷,记慕容俊事,伪燕尚书范亨撰。”《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载与此相同。前燕有《起居注》,杜辅全录而作成《燕记》;后燕建兴元年(386),董统受诏草创后

  • 清谥法考

    五卷续补编附一卷。清鲍康撰。鲍康,字子年,桂星从子。道光举人。官至夔州知府。考藏古泉,海内推为专家,有《泉注》、《泉录》等书。是书前有鲍康自跋,下为原书五卷,卷一为亲郡子谥、卷二为贝勒、贝子、镇国公、

  • 上清词帖

    一卷。宋薛绍彭刻苏东坡书。薛绍彭,生卒年不详,字道祖,累官秘阁修撰等。薛绍彭留意笔札,曾与米芾齐名。嘉祐八年(1064)冬,苏轼任凤翔(今属陕西)幕,曾因事留上清太平宫,数次拜见宫中真君道长,并敬撰此

  • 皇霸文纪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

  • 郑敷文书说

    一卷。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生卒年不详,两浙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卒谥文肃。考伯熊官秩,不曾直敷文阁,或疑伯熊卒后复

  • 楚辞韵读

    一卷。附《宋玉赋韵读》一卷。清江有诰(?-1851)撰。江有诰,字晋三,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的古音韵学家。无心科举,只好音韵学,多年闭门深研音韵学,受到段玉裁的推崇赞赏。主要成就是将古音韵归

  • 复堂易贯

    无卷数。清于大鲲撰。大鲲字南溟,号复堂,直隶(今河北)河间人,乾隆间岁贡生。李达天作序谓此书“不列图象,不牵伏互,不胶先人,不列成说,推陈出新,独寻真面,缀属成文,期于言简意赅,贯通经义而止。”此书摒

  • 满蒙汉吏治辑要

    一卷。清孟保补译。孟保,曾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咸丰时任理藩院侍郎。汉文本系高鹗撰,前已述及。满汉合璧本为通瑞翻译。满蒙汉三合本在咸丰七年(1857)译成刊行。卷首有孟保自序,其中说,他在巴里坤任内,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