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易问

东易问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其凡例说,“生长辽东,日与东人相问答,故叙其原委而集之,以示初学,名之《东易问》”。其论卦变说,“刚柔皆当指卦,不当指爻,如讼之刚来而得中者,坎也,随之刚来而下柔者,震下于兑也。蛊之刚上而柔下,坎在巽上也。噬嗑、晋、睽、鼎四卦,言柔得中而上行者,皆离火也。贲柔来而文刚,离文乎艮之内也。分刚上而文柔,艮文乎离之外也。无妄之刚自外来者,震也。大畜之刚上者,艮也。咸柔上而刚下,兑在艮上也。恒刚上而柔下,巽在震下也。柔以时升者,巽也。是凡言刚者皆阳卦,凡言柔者皆阴卦也。则以刚来柔来指一爻而言者,固未足以尽其义矣”等等。其论似乎合理又不尽然。其论来知德错综说,“乾本自健也,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顺。初爻变巽为八,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二爻变离为明,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陷。中爻巽,可以谓之入,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推之三四五上,莫不皆然,则亦何所不像哉?是故初以在下变巽而潜,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坎而隐伏者,其将何以应之乎?”则其持论固为明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经学讲义

    一卷。清末民国初王舟瑶(1858-1925)撰。舟瑶字枚柏,一字星垣,浙江黄岩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侯补道,执教多所书院,及学堂著述颇丰。此书是王舟瑶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授课的讲义。首

  • 道德经疏

    见苏辙《道德经解》。

  • 论语说

    ① 二卷。清桑调元撰。桑调元字弢甫,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此书分上下二卷,每卷又分五个子卷,计500条。该书主旨在于阐发《四书章句集注》未尽之义

  • 吉林地志

    民国魏声和纂。魏声和字邵卿,江苏武进人,旅居吉林二十余年。《吉林地志》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全书叙述以省垣为中心,次西北,次东北,再次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吉林地名,各类多沿袭旧称,但以音讹音

  • 风林类选小诗

    一卷。明朱升(1299-1370)编。朱升字允升,号枫林。安徽休宁人。明洪武元年(1368)进士。世称枫林先生。有《周易旁注》。此编皆录五言绝句,始于汉、魏,终于晚唐。分为直致、情义、工致、清新、高逸

  • 五河县志

    ①四卷。清李云景修,伍三秀等纂。李云景,字青嵋,福建晋江人,副榜贡士,康熙九年(1670)来任五河县知县。伍三秀,邑人。五河志书,创自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潘槐等捃摭采访,列其大略。入清后,散逸不可复纪

  • 自警编

    九卷。宋赵善璙(生卒年不详)撰。赵善璙,宋太宗七世孙,家于南海(今广东广州)。端平(1234——1236)中曾任江州知州,其余事迹不详。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全书共分学问、操修、

  • 读公孙龙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十五种。鸿庆撰写此书,驳正了俞樾的一些错误,颇有见地。其解释句意,亦可供人们参考。但是,该书也有不足之处。鸿庆对原书改正之处,殊难尽允

  • 典制纪略

    清孙承泽(生卒年不详)撰。孙承泽著有《尚书集解》。孙承泽颇熟于典故,本书广征博引。但较为杂乱。如虽分官制、河道、漕运、盐茶、钱钞、礼乐诸门,而河道前后复见。礼教之后,又杂入学田、刻书数条。田赋之后复载

  • 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

    共十卷,各五卷。《转注古音略》另附《古音后语》一卷。明杨慎撰。《转注古音略》卷首有嘉靖壬辰(1532年)春二月吴兴顾应祥序及杨慎《答李仁夫论转注书》。杨氏不赞成宋人叶韵,认为宋人叶韵是无标准的,是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