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坡全集

东坡全集

一百一十五卷。宋苏轼(1036-1101)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除签书凤翔府判官,召直史馆。熙宁间,上书论新法不便,触怒王安石,下御史狱,王安礼救之,遂通判杭州,徙徐州、湖州。元丰间,因以诗诽谤朝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后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曾筑“苏公堤”于西湖。召为翰林丞旨,历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徽宗立,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后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赋、书法、绘画皆精。其散文豪迈奔放,翻空出奇,流畅自如,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风格。他反对为文而文,主张“有所不能自己而作”;主张辞达,“辞至于太,足矣,不可有以加矣”;主张平淡,“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主张自然,“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他作诗如作文,《沧浪诗话》评价说:“其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使诗的创作达到了“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的得心应手、不名一体的境地。其词豪气四溢,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开豪放一派。其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至今为人传诵不衰。苏轼的豪放词风,给后世以极大影响。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直接受其影响,成为“苏辛词派”。而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人的词和苏轼亦一脉相承。清代“江左三大家”之一的蒋士铨也有豪放派性格。苏轼的书法吸取李邕、颜真卿等名家精髓,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浪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一生著述颇多,有《东坡词》二卷、《易传》、《书传》、《东坡志林》、《仇池笔记》、《苏沈良方》、《渔樵闲话》、《物类相感志》等。《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乃清朝蔡士英据旧刻本重订刊行。前三十二卷为诗、辞及琴操,其中卷三十一、三十二录《和陶诗》一百三十五首。以后各卷分别收入赋、叙、记、传、论、制策、策略、策别、策断、策问、南省说书、奏议、表状、书、尺牍、碑文、墓志铭、行状、祭文、哀词、易解、评史、书后、书事、赞、铭、颂、箴、疏、青词、疏文、祝文、偈、杂文、拟作、志林、外制、内制、春帖子词、致语、口号等各类文字。书首有乾隆帝作《苏轼御书颂论》、《读苏轼范增论》及苏峤序、敕文、凡例等。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另有善本《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目录》七卷《年谱》一卷五十册,乃明刻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猜你喜欢

  • 荀子平议

    四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五种。《成相》篇,“慎圣人”改作“慎听之”,可备参考;“欲衷对”,改作“欲对衷,比王念孙之说为公允。《修身》篇,饶乐之事,“兑而不曲”,以为

  • 逸经

    一卷。清吕调阳述。吕调阳,生平事迹、号、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这本书收录了《周书》大匡解、皇门解、周祝解、王佩解、作铭解、王会解、文王官人解、谥法解、芮良夫解,凡十篇。录《大戴礼记》夏小正、诸侯衅庙、公冠

  • 凤池园集

    十六卷。清顾汧(1646-1712)撰。顾汧字伊在,号芝岩,北京大兴人。幼勤学能文,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等职。后因事落职,又起用为礼部侍郎,再降为大理

  • 论语包氏注

    一卷。东汉包咸(生卒年未详)撰。咸字子长,会稽曲阿(今浙江绍兴)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承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至大鸿胪。咸所作章句,用张禹说。然其书隋、唐《经籍志》都不著录。幸为

  • 禹贡正义

    三卷。曹尔成撰。其生卒年不详。尔成字得忍。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清代学者。《禹贡正义》成于康熙十三年(1674)。该书多据蔡沈集传,间或出以己见。其说则有背于经文,且无所依据。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

  • 读易管窥

    五卷。清吴隆元撰。该编第一卷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坼甲二图说,“得之朱升《易经旁注》”,然而朱升乃明朝初年洪武时人,不是伏羲时人,不知从何说出“得之朱升《易经旁注》”况且旋毛、圻

  • 梅花园存稿

    一卷。清钟韫撰。钟韫,生卒年不详,字眉令,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钟惠公的孙女,海宁查遗之妻,翰林院编修查慎行之母。清初词人。此书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本,嘉庆八年(1802)有重刻本,书中有吴

  • 秬山稿

    一卷。明田顼(约1531年前后在世)撰。田顼,字太素,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迁礼部郎中,出湖广学政,辟濂溪书院,后除贵州提学副使。著有《秬山稿》。是集前半卷为杂文,后半

  • 藤香馆词

    一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咸丰进士,知嘉庆县,授杭州知府。罢官后,主讲崇文书院。旋改主江宁尊经、惜阴书院。筑室曰“薛庐”。才思超迈,长于诗

  • 鸳鸯针

    四卷十六回。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有人认为,作者华阳散人为明末清初吴拱宸之别号。吴拱宸字襄宗,号华阳散人,生卒年不详。《鸳鸯针》当成书于清初顺治、南明政权犹存之时,小说集,四卷每卷演一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