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录

七录

十二卷。南北朝阮孝绪撰。阮孝绪(479-536),字士宗,谥文贞处士,河南尉氏人,著名目录学家。童年时过继给有万贯家财的叔父,不爱金钱而爱读书。屏居一室,苦攻坟典,谢绝交往,远离仕途。13岁通晓五经,25岁已具备了丰富的目录学知识,对遗文隐记,犹好搜集、收藏;同时博采宋、齐以来,王公缙绅之馆,总集众家,撰成《七录》。该录分内、外篇,内篇五录,即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每录之下又分不同类目,经典录分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类;记传录分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子兵录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家;文集录分楚辞、别集、总集、杂文;术技录分天文、谶纬、历算、五行、卜筮、杂占、刑法、医经、经方、杂艺。外篇二录,即佛法录和仙道录。佛法录又分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仙道录分经戒、服饵、房中、符图。共计收录图书五十五类,六千二百八十八种,八千五百四十七帙,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阮孝绪根据以往私人藏书家的目录和流传的官家藏书目录,进行研究、比较,然后编目著录,开研究往昔目录之端,摆脱了单纯收录藏书的局限,较官藏书目更加完备。《七录》总括群书四万余卷,通过提要介绍作者事迹和图书流传等情况。立类采用七分法,专立纪传录,使史书摆脱从属地位,独立成类,类下并列十二子目,加以细分,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当时全国综合性系统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早佚,其序文收于《广弘明集》卷三中。“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中有清王仁俊辑本一卷。

猜你喜欢

  • 乐田演义

    四卷二十回(又有十八回刊本)。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后七国志》,叙述战国后期燕齐两国互相攻伐的故事,以燕国的乐毅和齐国的田单为中心,故题《乐田演义》。故事开始于燕哙王禅

  • 草莽私乘

    一卷。旧题陶宗仪(1316-?)编。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学者。《明史》称其“务古学,无所不窥”。张志诚、泰不华等屡聘不就。躬亲田园,暇娱笔墨,笔记掌故、典章、

  • 蒙训

    一卷。清杨庆(详见《古韵叶音》)撰。此书共分十九个门类,皆采拾论述前人如何崇奉封建礼教、佛家戒律清规,将自己的言论行动,分成善恶两类,逐日登记,借以考验功过,祈求上天护佑。认为世间确有神灵,只要虔诚地

  • 礼纬

    不分卷。清黄奭辑。据隋、唐史籍载有《礼纬》三卷已亡逸。黄奭从群书引文中辑出仅二十五条。其书主要内容是帝王兴起与天象的感应、天子的仪容服色以及正朔等事。汉代通行的《仪礼》本是士礼,天子之礼只是士礼上推而

  • 蚓窍集

    十卷。明管时敏(1338-1421)撰。管时敏初名讷,以字行,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时敏九岁能诗,洪武九年(1376),征拜楚王府纪善,后从楚王就藩武昌,进左长史,事楚王朱桢。洪武二十五年(1392)

  • 荔雨轩文集

    六卷。清华翼纶(生卒年不详。)撰。华翼纶,居室称荔雨轩,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少有经世志,然止一从军广西,一为令江西,便终家居。此编六卷:杂著二十一篇;论五篇、说一篇、议二篇、记五篇、书后四篇、跋二篇

  • 安仁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魏鈊等修,郑长瑞等纂。魏鈊,字容齐,山东东阿人,举人出身,乾隆九年(1744)任安仁县知县。此志于乾隆十五年(1750)十月魏鈊设局始修,至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书成刻印。此志

  • 春秋诸传参说

    二卷。清夏容撰。夏容,武宁(今属江西省)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的异同,并参考汉唐以来诸儒的论说,对《春秋》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发。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

  • 因园集

    十三卷。清赵执信(1662-1744)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颇为朱彝尊等所引重,官至右春坊右赞善。赵执信少颖慧,

  • 易数钩隐图

    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刘牧(1011~1064)撰。刘牧,字先之,号长民,世称长民先生。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官至太常博士。其学源于陈抟、种放,受《易》于范谔昌,与邵雍先天之学异派同源。为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