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至1842年间,英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向中国强行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从十八世纪中叶起,英国即不断扩大对华鸦片贸易,鸦片的泛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坚决要求禁烟,清朝统治集团中也形成一股主张禁烟的势力。1838年12月(道光十八年十一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主持禁烟。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英国资产阶级闻讯发出战争叫嚣,英国政府遂作出出兵中国的决定,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分别为正副全权代表,由懿律任侵华军总司令。1840年6月21日(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二日),英舰船四十八艘,载英军四千余人开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由于林则徐早有戒备,严密设防,英军未能侵入广州。英军封锁珠江口,于7月初转攻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督师击退。此后沿海北犯,乘浙江防务空虚,于7月5日(六月七日)攻占定海。8月,英舰八艘闯至天津海口,向清政府投递照会,提出鸦片贸易合法化、清方割地、赔款等项侵略要求,并以如不莸允“必相战不息”进行威胁。清廷以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乘机大肆活动,道光皇帝动摇,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国谈判。琦善到达广州后自动撤防,英军乘机于1841年1月7 日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攻陷穿鼻洋大角、沙角炮台,琦善惊慌失措,被迫与英方商订包括割让香港、赔款等内容的《穿鼻草约》。道光皇帝对英国胁迫不满,特于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五日)下令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皇侄奕山前往广东主持战事。2月25日(二月初五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奋战,受伤数处,仍亲燃大炮杀敌,与将士数百人一同壮烈殉国。虎门失陷后,琦善被锁拿进京问罪。英军继续进攻,旋又陷海珠等炮台,并占领洋馆。奕山到达广州后,采取“防民胜于防寇”的方针,并不认真对待战事,于5月21日(四月一日)仓促发兵袭击英船,初获小胜,随继大败,城外炮台尽失,清军全部退入城内。英军炮击广州城,奕山乞和,派广州知府余保纯与义律订立《广州和约》。道光皇帝讳败为胜,借口“准令通商”批准该约。广州三元里民众自发奋起抗英。英国政府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扩大侵华战争。8月(七月)英军侵占厦门,10月(八月)相继攻陷定海、镇海和宁波。道光皇帝任命协办大学士、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领兵赴浙江前线。1842年2月(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奕经到达浙江, 3月上旬(正月下旬)反攻宁波、镇海,结果大败,英军乘机攻陷慈溪,奕经等逃往杭州。面对败局,道光皇帝亟派盛京将军耆英带同伊里布到浙江议和。英国为了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仍照预定计划侵入长江,直扑南京。8月上旬(六月下旬)英军舰船八十余艘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向清政府提出苛刻的“议和”条件。8月29日(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下关江面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猜你喜欢

  • 时务报

    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创刊于上海,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主笔,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任撰述。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石印,每期

  • 河西四郡

    汉武帝在黄河上游以西设置的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的总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击匈奴获得胜利。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归汉。汉朝在其故地设立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

  • 祺祥政变

    见“辛酉政变”。

  • 宗泽守汴

    宗泽,字汝霖,宋金战争中宋朝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靖康时曾在磁州(今河北磁县)招募义勇,力阻金军南下。后又率部进援京师,屡挫金军。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以七十岁高龄,被李纲推荐受任东京留守、知

  • 御帐亲军

    辽军中由皇帝直接调遣指挥的禁军精锐部队。太祖始选各部落精壮为腹心部。又太祖外出,述律后(即应天皇后)于留守之际,拣选蕃汉精兵二万骑,组建“属珊军”。太宗继位后,又扩充腹心部军额至三万人,号大皮室军。合

  •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最重。设有提督太监一人,管理皇城内的礼仪、刑名以及大小宦官;掌印太监一人,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若干人,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英宗以后,皇帝多昏聩无能,长

  • 兰台

    (1)官署名。兰台在汉代为殿中收藏图籍之处。因当时以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图籍,故后代魏、晋、宋、齐等朝皆称御史台为兰台。(2)史官代称。东汉班固官至兰台令史,受诏修撰史书,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3)官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襄阳战役

    李自成农民军攻占襄阳的战役。明将左良玉在朱仙镇溃败后,退守襄阳。襄阳在汉水南岸,左良玉派兵驻守羊皮滩和钟家滩,以防农民军涉滩过汉水,又在通往襄阳的路上埋下地雷暗弩。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冬,农民

  • 齐万年反晋

    西晋时关中氐族人民的反晋斗争。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反晋斗争,给秦(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的氐、羌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豪帅齐万年,在泾阳(治今甘肃平凉西北)率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