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钟相杨么起义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领导者为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巫教首领钟相和龙阳(今湖南汉寿)农民杨么(本名太)等。自徽宗时,钟相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宗教组织农民,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自谓“有神灵与天通, 能救人疾患”,深得远近人民拥护,被称为“老爷”、“天大圣”。如此二十多年,逐渐形成以其家乡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为中心的根据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春,组织义军三百人,命其子钟昂(一作钟子昂)率领北上抗金勤王。被遣返后,适逢金军及南宋溃军孔彦舟部在湖湘地区轮番骚扰掳掠,地主、官府也加紧搜刮人民。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遂以三百勤王义兵为骨干,聚众起义,很快占领鼎(治今湖南常德)、澧(治今湖南澧县东)、潭(治今湖南长沙)、峡(治今湖北宜昌)、岳(治今湖南岳阳)、辰(治今湖南沅陵)等州所属十九县,众至数十万人。遂称楚王,国号大楚,年号天载(一作天战)。立子昂为太子, 设官分职,建立了起义政权。义军所至焚毁官府、寺庙及豪右之家,镇压官吏、反动儒生、僧道、巫医、卜祝之人。斥宋朝法制为“邪法”,谓镇压地主官吏为“行法”,称剥夺地主豪富财产为“均平”。对地主手中的部分土地实行剥夺,或虽不剥夺而令地主“出纳租课”。至三月间,遭孔彦舟暗算,兵败,与子昂被俘牺牲。六月,部将杨么、夏诚、周伦等结大寨于龙阳。绍兴三年(1133)四月,杨么被推为总领袖,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少子子义为太子,有众二十万。实行兵农相兼,陆耕水战。打造多种型式战船,训练强劲水军,屡败官军。继续坚持实行钟相的革命政策。势力范围东起岳州,西达鼎、澧二州,北至公安(今湖北今县),南抵长沙界内。多次拒绝南宋招安和伪齐所谓“联兵灭宋”、“分地而王”的引诱,表现了严正的革命立场。绍兴四年八月,南宋派岳飞率部前来镇压起义军,采用破坏生产、经济封锁、招降纳叛与军事进攻几手并施的策略。绍兴五年六月,因叛徒黄佐、杨钦等出卖,杨么大寨始为岳军所破,么战败投水被俘牺牲。此次起义,前后坚持斗争达五年多,为宋代较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

猜你喜欢

  • 台湾建省

    指1885年(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事。清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至1875年(光绪元年)增至两府八县。道咸以来, 英、美、日、法等国连续大规模入侵中国,台湾成为“南洋之枢纽”,“七省之藩篱”。1874年(

  • 台湾民主国

    反割台斗争中台湾成立的临时政权。1895年5月20日(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清廷电令台省官员内渡。日本侵台军队大兵压境。台湾官绅民众多次向清政府电争拒割不成,遂决定在“朝廷弃地” “暂行自主”,抗

  • 宦官二十四衙门

    明代宦官机构。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汉唐末世宦官专权,严禁宦官过问政事,并铸铁牌置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成祖时,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南京内宦的支持,以为宦官可靠,即位后,遂委以出使、

  • 晏梦彪起义

    或称晏彪起义。南宋后期福建盐民起义。汀州(今福建长汀)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贫富严重不均,而政府赋役剥削残酷。又不断向人民抑配质次价高的食盐,严禁私自贩盐。当地官吏借故任意敲剥人民。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

  • 括公田

    北宋末年括刷民田以为官田的事件。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增加政府收入,设西城括田所,先后以宦官杨戬、李彦总领之,掠夺民田以为官田,称为括公田。其法:或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追查民田契券,直至查

  • 王官之役

    春秋时期秦穆公对晋发动的一次战役。秦穆公在崤之战败于晋国后,引咎自责,仍然信任这次战争中被晋国俘获过的秦军统帅孟明视等人,激励他们向晋国报仇雪耻。两年后,秦穆公命孟明视等人将兵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

  • 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子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商汤早期居住过的一片地方分给从商朝投降过来的纣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 使维持商祀。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春秋时期,宋国约领有今河南东部及

  • 平定李锜

    德宗时,李锜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转任镇海(治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宪宗即位,欲削方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罢李锜节度使之职使之任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李锜称病

  • 禹铸九鼎

    传说禹在划定九州的同时,利用九州的贡金所铸造的九个大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的统治权力。

  • 王翦乞田

    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临行时向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乞田的故事。起初,秦王用李信言,使其带领二十万兵伐楚,结果大败;乃改用王翦言,使其带领六十万兵伐楚,始皇亲自送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翦行前,向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