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自立军起事

自立军起事

资产阶级改良派唐才常等组织的未遂武装起事。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等逃亡日本,既与康、梁等密谋武装“勤王”;又与孙中山、陈少白等接触,研讨救国方略;并通过毕永年等兴中会会员,广泛联络具有反清传统的哥老会组织。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唐才常与留学生秦力山、吴禄贞、戢元丞、沈翔云、林圭等二十余人先后回国筹备起兵。唐才常到上海,于次年发起正气会,旋易名自立会。并以日人田野桔次名义设立“东文译社”,借授课之机掩护自立会活动。会内分军事、政治两部,筹设自立军,准备起兵“勤王”。既接受康、梁指导,又遥奉孙中山为“极峰”。会员每人持富有票一张为凭证,并于上海开富有山堂,联络会党。1900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参加者有容闳、严复、唐才常、章炳麟、毕永年等数百人。推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为总干事。宣布以“保全中国自主之权,创造新自立国”,拥戴光绪皇帝复辟为纲领,兼顾革命和保皇,企图取得两派支持。章炳麟反对康梁宗旨,当场剪辫表示决裂,毕永年劝唐不成,所联络的会党又投向康梁,愤而削发为僧。英国曾通过康有为指使自立会拥护湖广总督张之洞割据两湖独立未果。此后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设总机关于汉口英租界内,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运动清朝防军,组织自立七军。秦力山统前军驻安徽大通,田邦濬统后军驻安庆,陈独龙统左军驻湖南常德,沈荩统右军驻湖北新堤,林圭统中军驻汉口,另设总会亲军和先锋营,唐才常任诸军督办。预定8月9日(七月十五日)在汉口、汉阳、皖、赣、湘同时起兵“勤王”。因康有为汇款不至而展期。秦力山因长江沿岸戒严未得延期通知,如期在大通发难,发布自立会“讨贼勤王”告示, 宣称“清君侧”、“谢万国”,拥光绪皇帝复辟。经三天战斗被镇压。唐才常仍决定在8月23日(七月二十九日)起兵。此时,不但“东南互保”条款在长江中游各省实施,而且八国联军已攻占北京,张之洞串通汉口英领事,于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破获自立军总机关,逮捕了唐才常等,次日杀害唐才常等,随后捕杀了数百人。至此, 自立军瓦解。

猜你喜欢

  •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间的一场战役。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绍率精兵十万、精骑万匹,由河北南下,欲攻克许都(今河南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仅有士卒二、三万人,兵力粮食远不如袁绍。曹操率主力驻屯许都的门户官渡(

  • 棒胡起义

    元末河南农民起义。首领棒胡,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原名闰儿,因善使棒,故以棒胡称。棒胡以宗教形式为掩护进行活动,自称李老君太子,烧香聚众。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二月起义于汝宁信阳州(治今河

  • 王翦乞田

    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临行时向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乞田的故事。起初,秦王用李信言,使其带领二十万兵伐楚,结果大败;乃改用王翦言,使其带领六十万兵伐楚,始皇亲自送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翦行前,向秦王

  • 江陵之变

    西魏扶持肖废梁元帝,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后梁之事。梁武帝死后,子肖绎向西魏割地称臣,于承圣元年(公元552年)称帝于江陵,是为梁元帝。西魏支持元帝消灭其兄肖纶及弟肖纪势力,西魏乘势占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先后在安平建台湾城,在台南建赤嵌城,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台湾各族人民的深恶痛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郑成功令儿子郑经镇守金、厦,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王聪儿、姚之富起义

    清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年间湖北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姚之富领导的起义。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宜都(今湖北枝江)白莲教首聂杰人、张正谟等以“官逼民反”为号召,首义于荆州(今属湖北)地区。

  • 梁山泊水军

    北宋南宋之际北方人民抗金义军之一支。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北方各地人民自发奋起反抗。张荣所领导的一支梁山泊农民起义军,这时也组织当地渔民、盐民和贫苦农民建立水军,转而抗金。初有战船数百艘,活动于梁山泊,英

  • 洪武置藩

    明初实行的分封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慎固边防,翼卫王室”,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全国各地,规定诸王不能干预地方民政,但王府设有护卫军。为防止蒙古贵族骚扰,朱元璋让有才干的几个儿子镇抚北方诸塞,

  • 时务学堂

    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1897年10月(光绪二十三年九月)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赞助,创立于长沙。熊希龄任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