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湖南光复

湖南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湖北光复,湖南的革命党人与湖北联系密切,早有互为响应之约,遂加紧策动新军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和巡防营统领恐新军不稳,拟将其调往各州县以分散革命力量,并抽调各地巡防营防守省城。新军移防时要求增发子弹,被余诚格拒绝,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乘机发动新军起义,于1911年10月22日(九月一日)攻占长沙。清巡抚余诚格逃走,黄忠浩等顽固官吏被杀,起义军推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建立湖南军政府,宣布独立。湖南的立宪派在形势突变之下立即附和革命,并阴谋控制政权。次日,立宪派就以“模仿英国立宪之精神”为名,要求焦达峰同意成立参议院,以立宪派头目,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为议长,参议员也多数为原咨议局议员,规定“参议院规划民军全局、行政用人一切事宜”,都督之命令必经参议院同意盖印始能生效,使都督权力大受限制。接着,他们又仿效湖北办法,在都督之下分设军政、民政两部,谭延闿任民政部长,黄鸾鸣任军政部长,将正、副都督架空,立宪派实际控制了湖南政权。革命党人焦达峰等对立宪派一再以妥协退让来维持“合作”关系,发现大权旁落,为时已晚。10月31日(九月十日)立宪派唆使新军管带梅馨发动叛乱,杀害了焦达峰、陈作新,拥谭延闿为湖南军政府都督。湖南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分,宣布独立后还立即派军支援武汉,稳定了湖北的后方,也鼓舞了其他各省的独立光复。

猜你喜欢

  • 蕃兵

    宋代在西北和北方招募少数民族组建的边地守军。最初按部族封其大小首领,以统帅本部族壮丁。后依人数多少,编为甲、队、都、指挥等。王安石变法行将兵法,蕃兵有的也单独成“将”,有的则与汉兵合编成“将”。其待遇

  • 刘思礼案

    武周时的一桩著名冤案。又称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暗结朝士,阴谋作乱。明堂尉吉顼闻其谋,报告来俊臣。武则天使河内王武懿宗审理此案。武懿宗令刘思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八国联军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俄、德、美、法、英、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按照外交惯例,驻外使馆由驻在国负责安全,派驻国无权调兵自卫。戊戌变法失败后,列强借口驻扎南苑的董福祥部甘军曾与之发生冲突,

  • 研究系

    民国初年的政派。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北洋军阀皖系头目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把持北京政府。以梁启超为首的原进步党改组成宪法研究会,很快与皖系军阀合流,积极支持段祺瑞。宪法研究会通称为研究系,

  • 兰州织呢局

    见“兰州机器织呢局”。

  • 尧舜禹禅让

    黄帝以后,华夏部落联盟吸收了夷人中的一些部落,发展到黄河中游的大平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也更加完善。相传尧(陶唐氏,名放勋)为部落联盟首领日久,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的问题,四岳(四方部落首领、

  • 古文运动

    唐时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反对骈文的束缚,提倡运用先秦两汉散文的运动。魏晋至唐初,骈文盛行,写作者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看起来华丽整齐,内容却空洞无物,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

  • 中俄会订呼伦贝尔协约

    民国初年沙俄妄图吞并中国内蒙东部地区而强迫北洋军阀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呼伦贝尔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毗连沙俄,又与外蒙古接壤,境内资源丰富,且为边防重地,久为沙俄所觊觎。沙俄策动外蒙“独立”后,又煽

  • 真定府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宗望所部围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守将刘翊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金军带宋朝人质肃王赵枢、太宰张邦昌与割地专使等至城下劝降,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