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与匈奴的战争

匈奴族是散居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秦末汉初,中原政权无暇北顾,匈奴吞并其周围少数民族, 日益强盛起来。昌顿单于时拥有骑兵三十万,经常侵扰汉朝边郡。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兵围晋阳 (今山西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迎击,被围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达七天七夜,后用陈平计方得脱险。汉被迫采用和亲政策,以缓和匈奴侵扰。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及经济力量的发展,汉武帝改变和亲政策,采取军事进攻方针。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汉遣卫青率师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北抵高阙(一说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迂回陇西(今甘肃临洮南),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王,收复河南地,设立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直接威胁。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三月,霍去病带兵万余人,出陇西,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永昌西),西进匈奴境内千余里,缴获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夏天,霍去病将数万骑出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 , 越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南下祁连山,俘获匈奴三万余人。匈奴损失惨重, 内部分裂,昆(浑)邪王率四万人归汉。汉分徙其众于西北边塞之外,因其故俗分为五属国,在昆(浑)邪王、休屠王故地设立河西四郡,割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打开了汉朝通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骑兵和随军私从者十四万骑,分别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出发,深入漠北,穷追匈奴。卫青带兵出塞千余里,围攻匈奴伊樨斜单于军,单于突围而逃,汉军直追至��颜山(约在今蒙古杭爱山南)而还。霍去病军出塞二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获胜,封狼居胥山而归。自此后。匈奴远遁西北。汉昭帝和宣帝时期,汉匈双方继续处于敌对状态, 时有军事行动。匈奴在汉的不断打击下,加以天灾人祸,一蹶不振, 内部发生分裂,出现五单于争立局面。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至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向汉称臣,送子入侍。甘露三年,亲到长安朝见。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遣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结束了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一百七十余年的战争。

猜你喜欢

  • 任子

    秦汉时代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制度之一。担任二千石以上职务的官僚,任职到一定年限后,可保举子弟一人为官吏。功劳卓著的文官武将和皇亲国戚,也有保举子弟二人或二人以上为官的权力。因其保举任官的对象都是其兄弟子侄

  • 唐统一全国

    唐王朝建立之后,即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世民灭薛仁杲,占领陇西。武德二年,利用李轨集团的内部矛盾, 取河西五郡。武德三年,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宋金刚,恢复了唐在河东的统治。武德

  • 道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以“道”为思想核心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传为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产生及其演变规律,他认为:“道”先天地而生,它无声、无形,不依靠外在

  •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 兰州机器局

    见“兰州机器制造局”。

  • 门下省

    官署名。秦、西汉有侍中之名,但无寺省之设。东汉始设侍中寺,晋称门下省,为皇帝侍从机构,以备顾问。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权力愈重。隋唐时,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成为中央政权的核心

  •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因皇室姓刘,亦称刘宋。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发展了个人势力,并在灭亡南燕、后秦的北伐战争中,提高了个人声望,为其纂权创造了条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

  • 泗州之役

    唐末庞勋农民起义军大败唐军的著名战役。泗州(今江苏盱眙)扼通济渠与淮河的汇合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十月,庞勋兵围泗州,刺史杜滔负隅顽抗。起义军不断增兵会攻。唐廷亦多次派军增援。起

  • 东丹国

    辽封国名。天赞四年(公元925年)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亲率大军东征靺鞨粟末部大氏所建渤海国。次年初,进围渤海国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渤海王大諲譔出降。阿保机遂以渤海旧地为东丹国(意即东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