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起义

明末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公元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地主家当牧童,二十一岁时,在银川驿当驿卒,后失业,无以为生,又为高利贷所迫,偕其侄李过逃甘肃,投巡抚梅之焕标下当兵。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李自成率哗变士兵起义,后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 自率一军。崇祯八年正月一日,农民军各路首领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召开大会,讨论拒敌方针,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分路出击的战略方针,为大家所采纳。其中东路一支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领下,进展神速,于正月十五日元霄节攻占明朝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陵。这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精神上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这次联合作战,粉碎了明军的围剿计划。以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分兵作战,农民军主力分为两支。崇祯九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继任闯王,在渭南(今属陕西)一带坚持斗争。崇祯十一年冬,在潼关南原战斗失败,李自成独率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突围后进入商洛山(陕西商县境内)中。李自成在商洛组织群众,于第二年夏,东出武关,进入川东。崇祯十三年九月,又被明军围于四川巴西(今四川绵阳)鱼腹山,李自成精选锐骑,突破重围,东穿郧阳山路,直走河南。当时河南因连年灾荒,民变纷起。李自成进入河南后,饥民从者数万,活动在河南境内的瓦罐子、一斗谷、李际遇等起义军,也先后归附。起义军乃明确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革命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烈热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农民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王府所藏金银粮食赈济饥民,实行“割富济贫”政策。以后又经过新蔡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镇之役和郏县之役,占领河南全省。崇祯十六年三月,在襄阳初建农民政权,称新顺王。十月,歼灭明朝陕西总督孙传庭主力,乘胜破潼关,击毙孙传庭,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过黄河,攻克太原,连下大同、宣化,逼近北京。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而盘据在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东征失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即帝位,三十日,撤出北京。十月,到达西安。次年初,清军陷潼关,李自成放弃西安,至武昌,四月,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一说为湖南通城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不幸遇难,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林维喜事件

    1839年7月7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廿七日),一批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行凶,殴打当地中国居民,打伤妇女儿童多人,农民林维喜伤重身亡。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严令英国代表查理·义律交出凶手抵罪。义律拒交凶手,无

  • 田租户调令

    曹操向自耕农民征收田租户调的诏令。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打败袁绍,占据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下令免征河北地区当年租赋。同时将过去对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豫州(治今安徽亳县)农民实行过的按

  • 申公巫臣使吴

    管仲相齐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内政的措施。这项措施是针对鄙野的农民而实行的,即根据农民种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征收不同的赋税。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农民因赋税不均而流徙。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之一,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正式签订,一般将其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条约共十五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

  • 空印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惩处地方官吏的案件。明制,每年地方布政司、府、州、县派计吏到户部核算钱粮、军需等。因为道远,计吏都带有事先盖着官印的空白文册,如户部判其钱谷数字不符,便重新填写。洪武九年(公元1376

  • 驰道和直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东方和南方的控制,于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燕齐;一条南通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为了抗击匈奴的侵扰,秦始皇

  • 江都之变

    隋禁军缢杀炀帝杨广的政变。大业十三年(公元616年),杨广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时中原兵变四起,他无心北归,欲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而随行卫士多关中人,思乡心切,多谋叛归。炀帝对率众西归关中者则追

  • 庆父乱鲁

    春秋初年,鲁庄公因无嫡子,立其宠幸的党氏女所生之子为嗣。鲁庄公庶兄庆父(又称共仲)与庄公夫人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庄公去世, 子般即位,庆父即派人杀死子般,立公子开为君,是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

  • 汉平闽越

    战国时,楚灭越,越人分散,其进入今福建境内的一支,与原七闽土著相结合,形成闽越。秦击败闽越人、设闽中郡。秦末农民战争中,闽越首领无诸等参加反秦战争,后又佐汉灭楚。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

  • 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防范汉族人民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危害清朝统治,厉行海禁, “寸板不许下水”。清初对外通商的口岸只有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始许民得以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