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景廷宾起义

景廷宾起义

《辛丑条约》签订后,直隶广宗知县魏祖德等地方官吏勒索“摊派赔款”,激起群众抗争。广宗县北东台村武举景廷宾被推为联庄会总团头。在钜鹿县待机再起的义和团首领赵三多与景廷宾决定联合行动。直督袁世凯欺骗群众,将魏祖德撤职,换上赵馔任广宗知县。赵分化联庄会,拉拢景廷宾不成。袁世凯于1902年3月3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四日)派军进攻东台村,景廷宾指挥联庄会奋起还击,打伤营管带鲍贵卿。由于出现奸细,又有庄头动摇,景廷宾堂弟景贞等牺牲,助手刘永清负伤。景廷宾率众突围转战钜鹿,与赵三多所率义和团余部会合。4月23日(三月十六日)在钜鹿县厦头寺正式起义,提出“扫清灭洋”、“官逼民反”的口号,参加起义的约三、四万人,推景廷宾为龙团大元帅,刘永清为副元帅,赵三多为主将,参加过义和团的南和县水月寺老慈和尚(原名郝振邦)为军师。起义军攻威县,破官军,声威大振。直、豫、鲁三省交界饥民、游勇、义和团余部纷纷加入。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压力下,令袁世凯派出所部武卫右军等新军, 由段祺瑞、倪嗣冲统率“进剿”。德、日军四千余人、法军二千三百余人也由北京开往广宗“助剿”。起义军在中外敌人夹击下转战河南成安、临漳(今属河北省),陷入重围,景廷宾被捕,并于7月25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威县英勇就义。赵三多不久亦被叛徒出卖而牺牲,起义失败。景廷宾起义转战直,鲁、豫三省二十四州县,扬起“扫清灭洋”的旗帜,表明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把反帝、反封的斗争推进到新阶段。

猜你喜欢

  • 阿巴哈依图界约

    中俄边界界约。《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约后,中俄双方派出界务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个边界,设置了界标。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月二十三日,订立《阿巴哈依图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东至额尔古纳河的边界

  • 秦初为赋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 “初为赋”。即秦国开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兵赋。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隐公四年;“赋,兵(指兵器)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 苏武牧羊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苏武,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遇匈奴内乱,被单于扣留。匈奴软硬兼施欲迫使苏武投降,苏武不屈服,被迁徙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匈奴声称待公羊产子方使苏武归

  • 北军

    汉代守卫京师长安的屯卫兵,由中尉统率。因驻长安城内北部,故名。士兵均为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骑士。北军护卫京师,一般不外出征战。武帝时“发中尉之卒,远征南粤”,恐内无重兵,发生变故。因扩大

  • 郝经使宋

    元初郝经奉命使宋议和之事。郝经字伯常,元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家世业儒。蒙哥汗时入忽必烈幕府, 深受信用。后随忽必烈南下征宋。公元1259年,蒙古军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南宋丞相贾似道私下请和,

  • 庆历党争

    宋仁宗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具有革新思想的范仲淹等曾因上书言时政之弊,忤宰相吕夷简,被指为朋党,遭到贬黜,朝论大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朋党之议暂息,范仲淹出任

  • 交子

    北宋真宗时创印的纸币。宋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需求量激增,而铜产量和货币铸造额不能满足交换关系发展的需要。川峡地区经济发达而通行铁钱。小铁钱十才当铜钱一,更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约于大中祥符四年(

  • 辽军南侵

    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于契丹,打开了辽军进入中原的门户。石敬瑭死后,后晋政局不稳,辽主耶律德光乘机大举南侵。开运元年至四年(公元944年—947年),辽军先后四次入犯中原,均遭失败。开运元年

  • 武庚叛乱

    周武王克商后,封纣王子武庚(禄父)于商,统治商遗民。武王去世后,武庚乘周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之机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以图恢复商王朝。后在周公的武力镇压下失败。参阅“周公东征”。

  • 刘通起义

    明代中期荆襄山区流民起义。由于明代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破产农民相率逃亡到以郧阳(今湖北郧阳)为中心的荆襄山区,耕垦荒地为生。成化时,聚集在这里的流民已达一百五十万左右,明朝政府屡次强令驱散,对不肯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