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晋作爱田

晋作爱田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田制。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虏至秦。不久,秦穆公许晋讲和。晋惠公为谋求国人的拥戴,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赏给国人田地,名之曰“作爰田” (爰或作辕,又作��)。关于爰田的性质,或解为出车赋之田,或说分公田之税改作赏赐之用,或说赏众人以田,改易其疆界。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以爰田为一种可以改易其所有者之田。

猜你喜欢

  • 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为了对鲁国前一年奉齐公子纠伐齐一事进行报复,起兵攻鲁。鲁庄公准备迎战。战前,曹刿求见庄公,了解到庄公平常体察民情,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故请

  • 拒俄义勇队

    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建立的抗俄组织。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沙俄拒绝按照《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规定从中国东北撤军,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企图置中国东北于沙俄殖民统治之下。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和

  • 教军起义

    见“号军起义”。

  • 翰林学士院

    官署名。简称学士院。掌协助皇帝起草制诏、赦敕、国书、宫廷文书及备顾问。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安置文学侍从始设。宋代沿置,而权位日重,负责草拟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别称“玉堂”、“玉署”或“北扉”、“北门”。

  • 柏举之战

    春秋末期吴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吴王阖闾执政后,采取楚亡臣伍子胥之计,派军队轮番袭扰楚境,使楚国“无岁不有吴师”,疲于奔命。公元前506年,吴用子胥、孙武之谋,与唐、蔡联合伐楚。吴师溯淮水而上,然后舍舟登

  •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后,广州十三行业务更加发达,但并不完全固定为十三家

  • 保国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等人发起,1898年4月(光绪二十四年)成立于北京。该会宗旨是救亡图存, “保国、保种、保教”,订立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容是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

  • 港澳罢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反抗英法侵略的斗争。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并建立了以巴夏礼为首的广州外人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广州人民以多种形式进行反抗。富有反侵略传统的

  • 范蠡经商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本楚宛人)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引身自退,泛舟五湖,变易姓名,经商求富。曾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后看到宋国的都城陶为天下之中,与各诸侯国四通八达,来往货物皆在此交易,遂又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