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一场斗争。公元1259年,南下伐宋的蒙哥汗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下,汗位归属遂成为蒙古宗室矛盾斗争的中心。当时,留守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的拖雷幼子阿里不哥遣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积极图谋汗位。正在攻宋前线的忽必烈闻讯,急忙于鄂州(今湖北武昌)与南宋言和, 迅速回师。次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 建元中统。阿里不哥亦随即在和林称帝(一说阿里不哥称帝在前),并遣阿蓝答儿以及玉木忽儿、哈刺察儿等分别率军南下。忽必烈一面设官分职,以“汉法”治中原,争取汉族地主武装与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一面派廉希宪赴京兆(今陕西西安),清除阿里不哥势力,稳定关中。七月,忽必烈亲征阿里不哥。九月,忽必烈部将合丹、八春、汪良臣等在姑臧(今甘肃山丹境内)击杀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忽必烈进军和林,阿里不哥逃往吉利吉思(苏联图瓦自治州北叶尼塞河、阿巴根河流域)。忽必烈留宗王移相哥守边,而自返开平。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秋,阿里不哥偷袭移相哥,挥师南下,忽必烈慌忙率军迎敌,在昔木土脑儿击败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粮草兵械不足。起初,他命阿鲁忽主持察合台汗国事,为他筹集粮草,但阿鲁忽不久就背叛了他。阿里不哥盛怒之下又发动了对阿鲁忽的战争。他大肆屠戮阿鲁忽管下无辜兵民,致使他的许多将领为之寒心而纷纷叛去。阿里不哥走投无路,遂于中统五年七月归降了忽必烈。

猜你喜欢

  • 唐末藩镇兼并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后,唐王朝名存实亡,藩镇割据进入藩镇兼并时期。当时较强的藩镇势力有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南)、奉国节度使秦宗权(河南)、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山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 福建小刀会起义

    一称“闽南起义”。福建小刀会属小刀会系统的建帮和兴化帮,为福建华侨陈庆真于道光末年在厦门所重建,属天地会支派,沿袭天地会组织、歌诀、口号、“腰凭”等,成员以小刀为标志。因陈庆真归国时“购有小刀数百柄,

  • 谶纬

    汉隋之间流行的谶录图纬占验术数之书。亦称图纬。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

  • 康熙朝测绘

    康熙朝进行的全国地图的大规模测绘工作。康熙时,为绘制地图,曾邀请法国传教士雷孝思、杜德美、白晋等协助,并派遣中国学者何国宗、明安图等人,到很多省区进行测量。东北至黑龙江,北至蒙古,西北至陕甘,西南至云

  • 唐赛儿起义

    明初山东农民起义。洪武末年以来,青州(今山东益都)接连灾荒。“靖难之役”中,山东又是主要战场。永乐时,为修建皇宫、开凿会通河,对蒙古用兵时运送粮饷,从山东征派数十万民夫。农民深受苦难。永乐十八年(公元

  • 北庭都护府

    唐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之一。西突厥灭亡后,分其地置昆陵都护府和濛池都护府,当时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为便于管理西域广大地区,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分天山以北地区设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

  • 三京宰相府

    辽先后后置五东,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上京道、西

  • 蒲鲜万奴叛乱

    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金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率军镇压耶律留哥起义,被义军打败,逃往东京(今辽宁辽阳)。时奥屯襄守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蒲察五斤守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皆各自为政,金辽东地

  • 西京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十月,蒙古军南下,进围西京(今山西大同)。金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一名胡沙虎)弃城东逃。蒙古军入西京大掠而归。崇庆元年(1212年)秋,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再

  • 瓦桥关战役

    宋辽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十月,辽景宗亲率大军围攻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败宋军于瓦桥东。宋守将张师突围失败被杀,所部余众入城坚守,列阵南易水之南,辽将耶律休哥率部渡水奋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