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学

太学

古代学校名。相传先秦地方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国家的大学称为学,即太学。汉朝初年,因战争造成的困难,使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建议兴学养士,被汉武帝采纳。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弟子员兴建学校,称太学。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五十人,免其徭役、赋税,由太常选择民年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者充任。再由郡国举荐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随上计吏至京师,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年之后,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为郎中。不努力学习与才能低下,不能通一艺者,则罢免,而以优秀者补充。太学教师主要是五经博士,教材以儒家五经为主。从此,学校教育与官禄仕途联系在一起,学校成为培养、选拔官吏的基地之一。

猜你喜欢

  • 苏四十三、田五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甘肃青海地区回族和撒拉族人民起义。甘肃是回族人民聚居地之一。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甘肃安定(今定西县)回族马明心创立新教,反对“门宦”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

  • 后梁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年,唐朝权臣、梁王朱温代唐称帝而建立的王朝。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任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任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 大索貌阅

    “大索”即广泛搜索, “貌阅”即“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逃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

  • 陋规

    清代征收钱粮或捐税外,允许地方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叫做“陋规”,也叫“耗羡”。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做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损失,多征一部

  • 贡助彻

    相传夏、商、周三代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对于这句话,历来注释分歧甚多,较为通行的解释是:夏代实行贡法,以几年收成的平均数

  • 潭州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元军既破襄阳(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乃以伯颜率军直趋临安,阿术攻淮南,阿里海牙取湖南,宋都䚟等攻江西,分道略地。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阿里海牙

  • 提刑司

    宋官署名。全称提点刑狱司。又称宪司、臬司、宪台。掌本路司法、刑狱、巡察盗贼及监察地方官吏,并兼管农桑。太宗淳化中始遣朝官及阁门祗候以上出任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或同提点刑狱。后设专司,文武参用。京畿地区设

  • 中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简称《增阿暂章》。沙俄胁迫奉天地方官员签订的非法地方性条约。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企图诱使李鸿章签订一项关于东北的条约,未果。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与东北地方当局缔结地方性

  • 梃击案

    明末“三案”之一。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张差持枣木棍打进太子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内侍,被执。巡皇城御史刘廷元以张差有疯癫病上奏。后经刑部会十三司官王之寀等再审,张差供系郑贵妃

  • 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

    清末留日学生的反清革命活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是南明永历帝死亡二百四十周年, 4月26日(三月十九日)是明崇祯帝自缢纪念日。章炳麟、秦力山等十人倡议,于此日在东京召开“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