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商屯

商屯

明代的商人屯田。为解决边防的军粮问题,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创办“开中”制度,规定商人输粟边仓, 根据路程远近, 自五石至一石不等,向政府换取盐引(买卖凭证)一小引(二百斤),凭引向政府所属盐场领盐,贩卖获利。后来盐商为节省粮食运费,乃雇人在边境屯垦, 就地输粮,换取盐引,此即商屯。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 商屯被废除。

猜你喜欢

  •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故称中日甲午战争。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富有封建性与侵略性,极力鼓吹向外

  • 益州戍兵起义

    宋真宗时川峡士兵起义。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正月,益州(今四川成都)戍卒赵延顺等杀兵马钤辖符昭寿,驱逐知州牛冕,发动起义,推举农夫出身的都虞侯王均为领袖,建号大蜀,年号化顺,设官置署。攻占益州、汉

  • 杯酒释兵权

    宋初解除禁军宿将兵权的事件。太祖赵匡胤称帝建国后,深恐五代以来武将拥兵禅代拥立的事件重演,锐意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遂接受谋臣赵普之议,收禁军宿将之兵权。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春,先后黜殿前都点

  • 分封制

    我国古代国君分封诸侯的制度,从西周开始实行。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于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

  • 相地而衰征

    管仲相齐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内政的措施。这项措施是针对鄙野的农民而实行的,即根据农民种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征收不同的赋税。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农民因赋税不均而流徙。

  • 南书房

    清康熙时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而设置的机构。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满族贵族权力极大,不仅与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半皆

  • 典礼院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礼部原来所掌管的学务和部分外交事务,在中央机构变动中陆续划归其他有关衙门管理,礼部职掌只剩下典礼事务,已非国家行政,与各部职掌不相称,遂于1911年(宣统三年)改礼部为典礼院,设掌院

  •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明代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定为八股文。其程式乃朱元璋与刘基所定,文章仿宋代经义,用古人语气,排偶体裁。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

  • 安徽独立

    安徽早有革命党人从事宣传和组织活动,革命风潮渐次兴起。安徽编练新军后,有不少革命党和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投笔从戎,有的还充任了下级军官,在新军中集聚了一定的革命力量。但安徽革命党人的活动缺乏统一的领导和

  • 贵阳教案

    一名青岩教案,或青岩开州教案。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天主教主教胡缚理在贵阳横行无忌, “强行”传教,乘紫呢大轿招摇过市,激起官绅民众公愤。贵州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致函全省官吏,要求“无论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