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辽
政权名。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三月,金兵攻占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逃往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宗室燕王耶律淳奉命留守南京(今北京)。宰相李处温与皇族耶律大石等,乃拥立耶律淳为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国号仍称为辽。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辖燕(治今北京)、云(治今山西大同)、平(治今河北卢龙)等州及辽西、上京、中京等路部分州县。史称北辽。淳即位仅三月即病死,遗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继位,而以妻德妃肖氏为太后,称制决事。旋金兵攻占燕京(今北京),德妃逃出,往见天祚帝,被杀。北辽亡。
政权名。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三月,金兵攻占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逃往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宗室燕王耶律淳奉命留守南京(今北京)。宰相李处温与皇族耶律大石等,乃拥立耶律淳为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国号仍称为辽。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辖燕(治今北京)、云(治今山西大同)、平(治今河北卢龙)等州及辽西、上京、中京等路部分州县。史称北辽。淳即位仅三月即病死,遗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继位,而以妻德妃肖氏为太后,称制决事。旋金兵攻占燕京(今北京),德妃逃出,往见天祚帝,被杀。北辽亡。
元代中央官署名。负责以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译写其他民族文字,兼掌颁降玺书。秩从二品(后曾升正二品、从一品)。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忽必烈诏令颁行蒙古新字,并规定以该种文字译写一切文字。至元八年,立
金后期契丹人民起义。金朝统治确立后,女真贵族对契丹等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不断引起反抗。承安二年(公元1196年)十月,德寿与陁锁在信州(今吉林怀德秦家屯)领导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一带)特满等六群
旧说,古代王畿以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分别对天子尽不同的义务。服,是服事天子之意。五服的名称是: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 见《尚书·益稷》、《禹贡》等。“五服”的说法反映
明代编造的田亩清册。南宋始造鱼鳞图,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到浙西核实田亩,定其赋税。洪武二十年,又派国子监监生武淳等分别到各州县主持丈量田亩,编成鱼鳞图册。以税粮万
清政府勾结法国侵略者组成的反动武装。1862年7月(同治元年六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等相勾结,仿照华尔洋枪队,招募中国士兵约千人,在宁波组成中法混合军,名常捷军。因头裹花
北宋末年两浙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徽宗时,统治阶级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加以辽、夏岁币贡输及“花石纲”的骚扰,致使江浙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又名方十三)遂利用秘密流行于当地的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南)人赵犊、霍奴领导当地农民群众,举行起义。农民群众英勇战斗,打败前来镇压的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刺史和涿郡(治今河北涿县)太守的军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与伪齐联兵自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渡过淮水南下。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今江苏杨州西北)。宋将韩世忠亲率骑兵迎战。命士卒伐木为栅, 自断归路,各持长
宋代考课京朝官的中央机构。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31年)七月,置京朝官差遣院。凡出入、受代、归阙之京朝官,均由差遣院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奏请皇帝裁断。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又置磨勘京朝官院,次年以差遗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成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这些部落的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不断骚扰明朝边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北元七传主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