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俄、德、美、法、英、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按照外交惯例,驻外使馆由驻在国负责安全,派驻国无权调兵自卫。戊戌变法失败后,列强借口驻扎南苑的董福祥部甘军曾与之发生冲突,便践踏外交惯例,强迫清政府同意各调一支不超过五十人的海军卫队保护使馆。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春夏,义和团在京津兴起后,列强在催逼清政府剿办的同时,策划调兵亲自镇压。5月20日(四月二十二日)公使团胁迫清政府允许增兵入卫。此后,英、俄、美、日、法、意等国三百五十六名联军首先入京,随后五十五名德军、三十名奥军也援例而至,是为八国联军的先遣队。6月(五月初)集结大沽口的外国军舰达二十九艘,受命接受各国公使调遣,麇集天津的联军已愈两千。6月10日(五月十四日)英国侵华海军中将西摩率领联军两千余名由天津沿铁路进犯北京。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大沽口联军由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指挥袭占大沽炮台。6月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对各国宣战。7月14日 (六月十八日)联军攻陷天津。8月14日(七月二十日)北京失陷,联军蜂拥而来,增至十万人。此后,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出任联军司令,继续扩大侵华战争,攻占了西至娘子关,东至山海关,南至保定,北至张家口的广大地区。联军铁蹄所至,烧杀奸淫,蹂躏中国人民。沙俄在派军队参加联军侵略京津的同时,出兵十七万余人侵占了东三省。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铁路沿线外,其余撤回。侵占东北的俄军则拒不撤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猜你喜欢

  • 正卒

    汉代规定男子从二十三岁起须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服役,称正卒;另一年戍守边境或到京师宿卫皇宫,称戍卒或卫士。其余时间为预备兵,至五十六岁始免役。

  • 牙山海战

    亦称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海军发动甲午战争的第一仗。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朝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陞阿等部清军开赴朝鲜,并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天津练军二千余人,在北洋海军“济

  • 刘六十起义

    元前期江西农民起义。首领刘六十,江西赣州人。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刘六十率众万余起义,自立名号。义军进攻吉安等地,朝廷遣兵征讨,而主将为义军声势所迫,退缩不前。朝廷又遣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前往

  • 蓝玉之狱

    明代党狱。蓝玉(?——公元1393年),定远人(今属安徽),开平王常遇春妻弟,初在常遇春部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任大将军,多次领兵出征,在打击元朝残余军事力量以及在西北

  • 相地而衰征

    管仲相齐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内政的措施。这项措施是针对鄙野的农民而实行的,即根据农民种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征收不同的赋税。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农民因赋税不均而流徙。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

  • 浑天仪

    古代的天文仪器。有浑仪、浑象两种。浑仪又称圆仪,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何时创制,尚难断定。西汉落下闳曾制造此仪以观天象,经东汉贾逵、东晋孔挺、南北朝张子信、唐李淳风等人研究、改进, 日趋精密完善。其

  • 宋平荆湖

    宋初攻灭荆南(又称南平)与湖南两个割据势力的战役。宋太祖采纳谋臣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建策,锐意统一全国。高氏统治下的荆南和周氏割据的湖南,地狭兵弱,但地处中原王朝与后蜀、南唐、南汉之间,战

  • 赵应元、谢迁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之初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李自成裨将赵应元领导的起义军占领青州(今山东益都),杀掉清山东巡抚王鳌永,各地义军纷起响应。顺治三年十一月,谢迁率众起义,一举攻占高苑县

  • 五马山寨

    北宋南宋之际河北抗金义军根据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附近农民纷纷结寨抵抗,先后推举赵邦杰、马扩为首领。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二月,又以高宗之弟信王赵榛(一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