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俄、德、美、法、英、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按照外交惯例,驻外使馆由驻在国负责安全,派驻国无权调兵自卫。戊戌变法失败后,列强借口驻扎南苑的董福祥部甘军曾与之发生冲突,便践踏外交惯例,强迫清政府同意各调一支不超过五十人的海军卫队保护使馆。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春夏,义和团在京津兴起后,列强在催逼清政府剿办的同时,策划调兵亲自镇压。5月20日(四月二十二日)公使团胁迫清政府允许增兵入卫。此后,英、俄、美、日、法、意等国三百五十六名联军首先入京,随后五十五名德军、三十名奥军也援例而至,是为八国联军的先遣队。6月(五月初)集结大沽口的外国军舰达二十九艘,受命接受各国公使调遣,麇集天津的联军已愈两千。6月10日(五月十四日)英国侵华海军中将西摩率领联军两千余名由天津沿铁路进犯北京。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大沽口联军由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指挥袭占大沽炮台。6月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对各国宣战。7月14日 (六月十八日)联军攻陷天津。8月14日(七月二十日)北京失陷,联军蜂拥而来,增至十万人。此后,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出任联军司令,继续扩大侵华战争,攻占了西至娘子关,东至山海关,南至保定,北至张家口的广大地区。联军铁蹄所至,烧杀奸淫,蹂躏中国人民。沙俄在派军队参加联军侵略京津的同时,出兵十七万余人侵占了东三省。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铁路沿线外,其余撤回。侵占东北的俄军则拒不撤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猜你喜欢

  • 清君侧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国,曾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参见“吴楚七国之乱”。

  • 南诏

    唐时云南白族和彝族的先民联合境内其它民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唐初,云南境内主要有“白蛮”和“乌蛮”,居住在滇池和洱海一带。乌蛮有六部,首领称诏(王的意思)),故称六诏。为了牵制吐蕃势力扩张,唐扶持南诏,

  • 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华夏大国为争夺霸权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但在名义上还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提倡尊重周王室(即“尊王”),可以抓住天子这面旗帜,收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另外,由于王权衰落,

  • 晋灭赤狄

    春秋时期,华夏族称世居太行山西麓的媿姓少数族为赤狄。赤狄长期与晋国为邻,有东山皋落氏、潞氏、甲氏、留吁、铎辰与��咎如等部,与晋时战时和,并曾有过婚姻关系。春秋前期,赤狄各

  • 国民党

    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党人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他们为了争取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获胜,以便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政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力量。1912年8月由于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

  • 文帝轻刑

    西汉建立后,萧何参考《秦律》,制定了汉律九章。九章律虽较秦刑为轻,然肉刑仍有黥刑、劓刑、刖刑等残害人肢体的刑罚。文帝前元十三年 (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意因罪判刑,解赴长安,其幼女缇萦随父前往

  • 万木草堂

    康有为为宣传变法聚徒讲学之所。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设于广州长兴里,次年迁至卫边街,后再迁府学宫并定名为万木草堂。康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为学规,选高才生任学长,助康编书。以康著《新学

  • 大清银行

    清政府户部银行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称大清银行。银行总办改称监督,并由度支部奏派监理官二人,监理一切行务。资本增为一千万两,分为十万股,清政府认购五万股,其余限定本国人承买。厘定《大清银行则例

  •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

  • 谢玄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淝水战后,晋军陆续收复一些战略要地。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八月,谢玄奉命率军北伐,首先攻占彭城 (今江苏徐州),刘牢之亦攻克鄄城。谢玄北伐,得到河南人民支持,相继攻占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