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上林三官

上林三官

官署名。又称水衡三官。因设于由水衡都尉掌管的上林苑中而得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三铢钱、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此时上林三官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后,上林三官划归水衡都尉管辖。元鼎四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并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上林三官逐渐成为专掌铸钱的官署。上林三官具体组成,史无明文,有人认为是由钟官、辨铜、均输三官组成,分别负责铜钱的铸造、审查成色和运输。亦有人认为上林三官是钟官、技巧、辨铜三官,职掌是钟官主鼓铸,技巧主刻制钱范,辨铜主原料。

猜你喜欢

  • 移宫案

    明末“三案”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光宗死,熹宗当立,抚养他的李选侍,与郑贵妃有密切往来,想利用熹宗年幼,把持政权,进住乾清宫,意在垂帘窃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

  • 真定府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宗望所部围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守将刘翊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金军带宋朝人质肃王赵枢、太宰张邦昌与割地专使等至城下劝降,也被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

  • 鸿沟为界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相约, 以鸿沟(自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南至淮阳入颖水)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参见“楚汉之争”)。

  • 唐征薛延陀

    薛延陀为铁勒之一部,由薛、延陀两部分组成。在反抗东突厥的压迫中,其首领被诸族共推为可汗。唐太宗为拉拢薛延陀,册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成为漠北诸族盟主,为一强大势力。夷男死,其

  • 辽阳保卫战

    甲午战争中,辽阳人民抗击日军,保卫家乡的战斗。辽阳是奉天的南大门,辽阳的安危,与整个奉天息息相关。驻扎在海城、岫岩的日军先后四次进犯辽阳,均遇到了民团武装的顽强抵抗。据《辽阳县志》记载,他们使用原始武

  • 廷议

    明代阁臣与各衙会议大政的制度。为发挥官僚佐政和供咨询的作用,明代使“廷议”制度化。凡遇国家大事及推举文武大臣,则命内阁官与各衙大臣进行集议。参加的官员为阁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及有关文武官

  • 黑山军

    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在黄巾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冀州(治今河北柏乡北)广大农民,于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相继起义。各有称号,大者二、三万人,小者六、七千人,总计有百万人之多,统称为“黑山军”。

  • 圈地

    清入关后,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求,保障八旗官兵的生活,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颁布“圈地令”。主要在近京八府(顺天、永平、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和长城附近(宣化、古北口、山海关

  • 陈吊眼起义

    宋末元初福建汉、畲人民起义。畲族首领陈吊眼,即陈大举,又作陈钓眼,福建漳州人。元军陷临安,陈吊眼乘乱起兵,后归顺宋将张世杰,讨伐宋泉州降臣蒲寿庚。宋亡,陈吊眼率众坚持反元斗争。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