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征南唐

三征南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先后三次亲征南唐。显德二年(公元9 55年)十一月,柴荣命宰臣李谷率军进攻南唐。南唐中主李璟命大将刘彦贞统兵二万赴援寿州(今安徽寿县),另派大将皇甫晖等率兵三万屯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以为后援。周军自正阳(今安徽寿县西)渡淮,连败唐兵,包围寿州。次年初,柴荣自汴京(今河南开封)亲往督师,在正阳东大败唐军,斩杀其主将刘彦贞,旋乘胜连下滁(今安徽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江苏泰州)、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诸州。显德四年初,柴荣因周军久攻寿州不下,再次渡淮督战。时寿州粮尽,处境危急。南唐皇弟李景达自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急遣兵数万赴援,进屯寿州城北紫金山,又筑甬道直抵寿春(即寿州城),以运粮储。周军先断其甬道,隔绝寿州城内外唐军联系,尔后大举出击紫金山,歼敌五万,俘其主将边镐、许文稹等。李景达逃归金陵(今江苏南京)。遂克寿州。同年底,柴荣又三征南唐,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下濠、泗(今江苏盱眙)、楚(今江苏清江南)、扬等州。显德五年初,南唐乞和,愿献江北庐(今安徽合肥)、舒、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新州)四州之地;并献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银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另岁输贡物十万。战争遂告结束。三征南唐的胜利,使后周共获南唐江北淮南之间十四州、六十四县之地,从而提高了中原王朝的声威,为后周北伐攻辽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 苗刘之变

    南宋初年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的一次政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与刘正彦以奸臣王渊居要职,内侍康履、蓝珪得宠跋扈,诸将功大不能获赏,对高宗赵构不满,在临安发动政变,杀王渊及康履

  • 建文削藩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建文帝即位后,采纳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建议,实行削藩。先将力量较小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迫自焚死。进而采取措施,对付实力强大的燕王

  • 建炎复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南宋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禅位于三岁幼子赵旉后,以隆祐太后垂帘决事,大肆屠杀朝臣,企图独擅朝政,引起朝野上下强烈反对。七月,苗、刘兵败伏诛。赵旉旋以惊悸

  • 怯薛

    蒙古与元朝的宿卫亲军。“怯薛”一词,系蒙古语,意为轮班警卫。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后,组建了一支一万人的怯薛军,其成员多为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这是成吉思汗直接指挥的最精锐的部队。平时,怯薛

  • 赖文政起义

    南宋孝宗时荆湖地区茶农、茶贩起义。南宋政府实行茶叶专卖和加重茶税的政策,江西、两湖等地的茶农、茶贩常因私卖私运茶叶遭到镇压,而与官府发生武装对抗。茶贩赖文政,又名赖五,乾道(公元1165年-1173年

  • 金纵秦桧

    金帅挞懒纵归宋朝降臣秦桧、令其自内部促使南宋降金的事件。北宋灭亡时,御史中丞秦桧(字会之)与徽、钦二帝同被金兵驱掳北去,不久即变节投靠金帅挞懒(完颜昌),自荐愿回南宋劝降,深得信任。初以参谋军事,旋兼

  • 吴越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唐镇海节度使钱镠所建。钱镠少时以贩盐为业,后应募为土团,从石镜(今浙江临安)镇将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官至杭州都知兵马使。从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起,钱镠率兵先后翦除浙东

  • 侨置郡县

    从八王之乱到西晋灭亡,中原地区有八十万人南迁。南迁人口,多以宗族或乡里关系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时称之为“侨人”。东晋朝廷为控制侨人,维护南迁的世族地主利益,遂在侨人居住集中地区设置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

  • 伊尹放太甲

    商汤在位年数较长,长子太丁未及即位而亡,弟外丙、仲壬相继即位。在这期间,都由商汤时的大臣伊尹继续处理国政。仲壬死后,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由于太甲昏愦暴虐,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令,被伊尹放逐在桐宫(

  • 厘钞

    元代纸币名。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开始印行,面值分二文、三文、五文三等。至元十五年,以厘钞不便于民,复命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