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王绩作。自古以来,仙隐多半相杂,诗人是一位隐士风度十足的高士,但对求仙生活却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反映他现实的人生观。“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二句透露出寻仙的虚幻,“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二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少时为僧。开成中,曾游南昌。会昌中准敕还俗。有时名。后以不遇而终。诗崇尚奇险,不拘声律。佚题“四五片霞生绝壁,两三行雁过疏松”、《庐山瀑布》“白鸟远行树,玉虹饮孤
【介绍】:张众甫《送李观之宣州谒袁中丞赋得三州渡》诗句。以三洲渡口为喻,说明身为朝廷命官,就应恪尽职守、安世济民的道理。高仲武评云“得讽兴之要”(《中兴间气集》卷上)。
寺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中,本名天台寺。隋开皇年间智募建。为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二七二:“国清寺中人,尽道寒山痴。”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自斜谷出兵攻蜀,与刘备僵持于阳平,曹操出口令曰“鸡肋”,主簿杨修因觉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知曹操要退兵。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后因以“鸡肋”比喻没有多大价
编者不详。元代坊刻本,二十六卷,无注。此书前二十四卷为歌诗,卷二十五为古赋,卷二十六为赞十七篇。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
【介绍】:张九龄作。湘水,即湘江。写湘江暮色之景及诗人从容闲适的心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谭元春曰:“有序有情,不独描写逼真。”(《唐诗归》卷五)
汉高祖入咸阳宫得珍宝无数,其中有一方镜,可照人心、胆。见《西京杂记》卷三。卢纶《清如玉壶冰》:“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汉代扬雄所作的辞赋篇名。畔,离;牢,聊。意谓与君王相离,愁而无聊。后多借指朝臣离愁之作。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旧隐来寻通德里,新篇写出《畔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