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783—837【介绍】:唐代编纂家。本名天授,一名飞。字定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家于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幼孤,好学。元和七年(812),年三十,明《六经》,应进士试,耻于赋吏
见“食有鱼”。
【介绍】:法名未详。五代前蜀僧人,常持大帚,无论官府、民居、寺观,过即扫之,因称为扫地和尚。前蜀末年,于各处书写“水行仙,怕秦川”六字,后后主王衍果被杀于秦川。《全唐诗》卷八七八收此2句。
《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共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香草和臭草。喻指贤愚、美恶等。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因疾鼻又塞,渐能等薰莸。”
【介绍】:李商隐作。梦泽,指今洞庭湖一带。此诗以眼前悲风、白茅的萧瑟景象起兴,对“楚王好细腰”的历史记载作了自己独特的评论。作者重点描写那些受害而又自戕的宫女,对她们盲目而自愿的身陷悲剧的行为既有同情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凿壁偷光”形容刻苦攻读。《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数年学剑攻书苦,也曾凿壁偷光路。”亦省作“凿壁”
见“茂陵书”。
见“莼羹”。
【生卒】:822—?【介绍】:唐代诗人。字司南。江州都昌(今属江西)或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初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大中三年(849)献《唐乐府十首》以贺收复河、湟。五年(851)复落第。六年(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