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作《天津桥春望》。雍陶作。此诗描写东都洛阳宫阙的衰破。虽然红霞依然倒映水中、翠柳照旧摇曳岸边,但是那重重宫殿无不紧闭双门,就连那当年夜夜欢歌的上阳宫也是毫无生气,以致于宫莺难奈其中寂寥,口
山阳,汉置县名,故城在今河南修武县。竹林七贤常游宴于此。后用“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傥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崔峒《赠窦十九》:“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介绍】:沈彬作。咏边关戍事。诗人目睹边地战场荒凉景象,感慨国势羸弱,兵士惨死,对严酷的战争表示了厌倦。最后两句以枯骨寒衣这一对富有戏剧性的细节对比,使全诗的悲剧效果更为强烈。
【介绍】:韦应物作。诗赞誉徐秀才人品、诗作之清丽高洁,充满敬慕之情。语言富丽,对仗工致,构思缜密,脉络谨严。其“艳雪”二字,尤为后人称道。杨慎甚至说:“雪之艳,非韦不能道。”(《升庵诗话》卷一四)
【生卒】:758—835【介绍】:字虚舟,行二十,陇西(今属甘肃)人。贞元十年(794)进士。元和、长庆间两度为相,封凉国公,晚年以司徒致仕,卒赠太尉,谥曰成。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8首,
【介绍】:高适作。天宝十二载(753)作者被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此诗即为其离京赴任途经陇山时所写。诗先以陇上流水比衬作者只身远行时无尽的孤寂思乡之情,再以昂扬的笔调抒发其感激
【介绍】:见李栖筠。
【生卒】:822—?【介绍】:唐代诗人。字司南。江州都昌(今属江西)或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初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大中三年(849)献《唐乐府十首》以贺收复河、湟。五年(851)复落第。六年(852
井名。在河南省济源市泷水北。卢仝喜饮茶,尝汲此井泉煎茶,因自号“玉川子”。韩愈《寄卢仝》:“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后亦代指茶。宋陆游《昼卧闻碾茶》诗:“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光彩鲜明貌。王昌龄《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