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王梵志

王梵志

【介绍】:

桂苑丛谈·史遗》谓其为隋时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于王德祖家林檎树上,为王收养,取名梵天,后改梵志。《云溪友议》卷下则谓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二书语涉怪诞,不足为凭。胡适《白话文学史》考其生卒年约为590~660年。王梵志诗全唐诗》不载。1900年发现的敦煌唐人写本王梵志诗有35种之多,加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禅宗语录中的王梵志诗,以项楚《王梵志诗校注》搜罗最为完备,经过重新分首、辨伪和辑佚,共厘定为390首。其诗多说理议论,对世态人情调侃讽喻,并依据佛教教义劝人止恶行善。语言通俗易懂,多以白话、俚语入诗,风格浅显平易,在民间广为流传。或谓王梵志只是泛指在俗的佛教信徒,并不一定实有其人,纵有其人,而世传“王梵志诗”则出自众人之手。项楚认为:“全部‘王梵志诗’决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无名白话诗人作品的结集。”“主要创作在初唐时期,特别是武则天时期。”“它们的作者应该主要是一些僧侣和民间的知识分子。”(《王梵志诗校注·前言》)

【介绍】:

唐代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卒年不详。《桂苑丛谈·史遗》和《太平广记》卷八二谓其生于隋时,为黎阳城东王祖德从枯树中发现收养,初名梵天,后改梵志。七岁能语。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称其为“通玄学士”。从其诗中自述可知,少时家境殷富,多读诗书,一度遨游自得,后来家业败落,遁入佛门,四处流浪。其间似乎做过短期的监铸官,廉洁奉公。晚景凄凉,大约活到八十岁左右,至迟死于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之前。梵志“作诗讽人,甚有旨义”,“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是初唐诗坛通俗诗派的代表。其作品直陈时事,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如《富饶田舍儿》《贫穷田舍汉》等,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为初唐诗人笔下所少见。更多的作品以说理议论为主,依据佛理教义惩恶劝善,讽刺世态人情,阐发禅机哲理,往往入木三分。但亦有一些作品宣扬封建伦理和宗教迷信,内容浅薄,格调不高。其诗风格通俗平易而多诙谐幽默,又于乖巧的调谑中表现深远之旨,在琐事常谈中寄寓戏笑怒骂之意,有着惊世骇俗的艺术功效。他的通俗诗在宫体诗盛行的初唐诗坛,独标异格,曾风行一时,影响不小。唐时已传至日本,《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载有《王梵志诗》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梵志诗集》一卷,久佚。《全唐诗》未录其诗。本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王梵志诗唐五代写本多种,于是有刘复校录本、郑振铎校补本相继行世。项楚有《王梵志诗校注》。事迹见其诗及《桂苑丛谈·史遗》、《太平广记》卷八二引《史遗》。

猜你喜欢

  • 天刑

    ①自然法则。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②比喻来自帝王的刑罚。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 长沙才子

    指西汉贾谊。贾谊因多才遭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称。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见“长沙傅”。

  • 侵星

    拂晓。此时尚有晨星,故云。杜甫《驱竖子摘苍耳》:“侵星驱之去,烂漫任远适。”

  • 元锡

    【介绍】:唐代散文家。生卒年、籍贯不详。约元和四年、五年(809、810),为衢州刺史。八年(813)至十年(815),为苏州刺史。十年至十四年(819),为福建观察使。十四年至十五年(820)及十五

  • 谢庄衣

    《宋书·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后以“谢庄衣”为咏雪之典。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一:“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

  • 吕才

    【生卒】:?—665【介绍】:唐代散文家。博州清平(今山东聊城)人。少好学,善阴阳方伎之书,尤长于乐律。太宗贞观中,召直弘文馆,累迁太常博士。因删订阴阳书,又造《方域图》及《教飞骑战阵图》,擢授太常丞

  • 淮阳路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秋居王茂元陈许幕时,作者途经旧日战地,有感于唐德宗猜忌过甚,不仅削弱了朝廷的力量,也造成藩镇的疑惧,对藩镇叛乱起了催化作用,因此加以指责。前四句写

  • 八哀诗并序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居夔州时作。《八哀诗》是为八个已故人物所写的传记,每首一人,各以其官爵姓名为篇名。哀,哀思、哀伤之意,即诗序所云“叹旧怀贤”。八个人物是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李琎、李

  •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21.8万字。著者对王翰、李颀、崔颢、王昌龄、高适、储光羲、李益、赵嘏等8位诗人的行年逐一考辨,按年系事、系诗。《李颀行年考》又附:李颀江南行迹考、李颀交游

  • 楚腰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后用以咏楚宫楚女,或称美女子腰身纤细。李贺《洛姝真珠》:“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