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梁肃

梁肃

【生卒】:753—793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敬之,一字宽中。河南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郡望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排行二。幼遭安史之乱,上元二年(761)起,避地于吴越间近二十年。大历五年(770),李华独孤及始见其文,称美之,声名渐著。九年(774),至常州师事独孤及,及以之为友。十四年(779)至长安,与李翰游。建中元年(780)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请告归江南。兴元元年(784)宰相萧复荐为右拾遗,以母老不赴。贞元元年(785)淮南节度使杜亚(一作杜佑,误)表为殿中侍御史,充掌书记。五年(789),召为监察御史,转右(一作左,误)补阙。七年(791),充翰林学士,兼皇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九年(793)卒,赠礼部郎中。世称梁补阙,是唐人位卑而名著者之一。博通经史,学兼儒道,复信佛。喜奖掖后辈,韩愈李观李翱等游于其门下,受其影响。与权德舆崔元翰李舟朱放等亦相友善。工文,是唐代古文运动先驱之一。其文学主张:认为“文本于道”;文章之道与政事相通,文要为彰明道德仁义和树立礼乐刑政服务;道德仁义非文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与世之治乱有关,文之高下与才之厚薄有关。这一认识较萧颖士、李华全面。同时,他较早提出文气问题,认为道能兼气,气能兼辞,对韩愈文气说有影响。所作有赋、议、序、记、赞、碑志、祭文等。《过旧园赋并序》、《吴县令厅壁记》等叙写个人遭遇和政事的治乱得失,较充分反映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社会现实。《补阙李君前集序》、《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等阐明文学主张,论述有关文学家的生平、创作特色、文学地位等,有较高理论和史料价值。其余则言志抒情,记会叙别,宣扬儒道、佛理等。崔元翰称其文:“其所论载讽咏,法于《春秋》,协于谟训,大雅之疏达而信,颂之宽静形焉。博约而深厚,优游而广大。”元和十二年(817)或十三年(818),苏州开元寺僧元浩之门弟子集其遗文为二十卷,刺史崔恭作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梁肃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存文六卷。事迹见唐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新唐书》本传、胡大浚等整理校点《梁肃文集》附录《梁肃年谱》。

猜你喜欢

  • 王昭君

    【介绍】:上官仪作。作者为初唐宫廷诗人,他的艺术步履还滞留在六朝香艳的余氛之中。这难免使他对“桂条”、“妆月”、“鬓蝉”这些表面的绮丽的物象,投入过多的注意力,而不大触及昭君内心悲凉的世界。自不可与杜

  • 后蜀后主

    【介绍】:见孟昶。

  • 羊昙

    晋羊昙是谢安的外甥,平常为谢安所爱重。谢安死后,羊昙哀伤数年,且不忍心再从谢安镇守的西州(即今南京市)路上经过。一次醉后至州门,悲痛不已,吟诗恸哭离去。见《晋书·谢安传》。后为悼亡或感旧的典故。杨巨源

  •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介绍】:王维《寒食汜上作》诗句。在百花寂寂飘落,山鸟自啼的暮春,杨柳青青的渡口,诗人要渡水而去。写寒食节旅途之寂寞,令人伤情。

  • 禄虔扆

    【介绍】:见鹿虔扆。

  • 朝歌鼓刀叟

    指吕尚。李白《鞠歌行》:“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参见“朝歌屠叟”。

  • 僧涧

    【介绍】:见僧润。

  • 片水明断岸,余霞入古寺

    【介绍】:钱起《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诗句。片水,一条河流。余霞,晚霞。二句描写友人别墅周围傍晚景色之美。“明”字,赋予景物以多层色彩感;“入”字,使景物具有流动感,均用得贴切生动。

  • 郑愕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萧颖士门人,萧赴东府,门人十二人相送,郑愕作《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往字》。《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七。

  • 郑谷

    【生卒】:851—909【介绍】: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年另有842年或849年之说,误。郑史子。幼聪颖,能赋咏,得马戴、曹邺等奖勉。咸通十一年(870)应京兆府解试,为主试李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