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经卷律论、四部典籍和文书杂抄,总数约达五万件,一直被学界称为敦煌遗书,或敦煌文书,或敦煌文献。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宗教经典。以佛教经典为最多,约占全部卷子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包括佛教各宗的经、律、论三藏典籍,其中尚有许多久已失传的藏外古佚经,已考知的有三百六十八种,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此外还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的唐人抄本,亦十分珍贵。二、关于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以及《论语》古写本的发现,如敦煌所出隶古定《尚书》,郑玄注《毛诗故训传》,徐邈撰《毛诗音》,何晏注《论语集解》等,皆系失传千年的古本,复回人间。三、关于文学资料。既有《文选》、《玉台新咏》、《高適诗集》、《白香山诗集》、《故陈子昂遗集》、《唐人选唐诗》等专集、选集残卷,也有在敦煌地区流传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文赋、歌辞、诗歌、变文话本词文等多种文学样式。敦煌文学资料的发现,不仅提供了唐代文学的丰富蕴藏和一些长期失传的作家作品(如王梵志诗集韦庄秦妇吟》、《云谣集》等),而且为探讨我国文学史上某些文学现象和民间文学源流开辟了广阔前景。四、关于语言文学资料。除保存《字样》、《字宝》、《俗务要名林》、《诸杂字》等字书外,还珍藏隋陆法言韵书,有初唐陆韵增字本、长孙讷言笺注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等不同的本子,这对我国音韵学史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五、关于社会资料,主要指有关户籍、名籍、牒状、地亩和契约文书等抄件。其内容涉及到人口、赋税、土地、借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当时阶级关系和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料。而某些关于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秘方、科学技术等珍贵文献,也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如咸通九年(868)刻本《金刚经》,为世界上最早署有日期的印刷品,其卷头所刻佛说法图,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画,这对后来印本书籍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敦煌遗书的整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 先时

    以前,早先。包融《武陵桃源送人》:“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 王铤

    【介绍】:代宗大历年间曾任绵州刺史。余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王阳

    指西汉王吉。王吉字子阳,为官清廉,不治产业,搬家时唯有一囊衣相随,但车服华丽,人有“王阳能作黄金”之谣。见《汉书·王吉传》。后用以咏廉洁的官吏。李瀚《蒙求》:“王阳囊衣,马援薏苡。”又:王吉曾拜益州刺

  • 后园凿井歌

    【介绍】:李贺作。诗人写的是他和妻子的深厚感情。以辘轳和井架,以水声和弦声,比喻他们和谐相得,相依为命;以荀奉倩的故事,表示要对妻子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以城头永不落日,喻指希望与妻天长日久。写得情意缠

  • 权幼明

    【介绍】:见权澈。

  •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介绍】:白居易《江楼闻砧》末二句。谓独上高楼,见月思乡之意。“一夕”对“万里”;“高楼月”对“故园心”,对仗精巧,意境阔大。以景写人,意象绵邈,情感深沉。

  • 温飞卿诗集笺注

    温庭筠著,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是明末曾益编集作注、清顾予咸补辑,其子顾嗣立补注重订,分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集外诗一卷,共收温诗300多首,附有《旧唐书》温传和诸家诗评14则。1980年上海古籍

  • 干愁

    无来由的烦愁。韩愈《感春四首》之四:“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 陈沆

    【介绍】:五代诗人。庐山(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一说籍贯不详。生卒年不详。后梁开平二年(908)进士及第。南唐时居庐山。立性僻野,不接俗士。黄损、熊皎、虚中曾师事之。齐己有《贻庐岳陈沆秀才》称其“为儒老

  • 灌园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於陵仲子辞三公为人灌园。”后以“灌园”为隐居不仕之典。贯休《赠方干》:“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