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孙可之文集

孙可之文集

文集。唐孙樵撰。《孙可之文集》,除《新唐书·艺文志四》等著录为三卷外,其他题为《孙可之集》、《可之先生全集》、《孙职方集》、《孙樵集》等,均十卷本。自宋以来,未见三卷本传世。目前所见最早的刻本为南宋蜀刻本。本由另一宋本翻刻,流传不广。经黄丕烈、顾广圻等所见,才渐有影响。后涵芬楼曾影印,入《续古逸丛书》。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新影印出版。《天禄琳琅》尚著录另一宋本《孙可之文集》一函两册,但未见传世,难辨真伪。明代刻印最早、影响最大的为正德王鏊、王谔刻本,与宋蜀本非出一源,各有优劣。据云其底本系抄自内阁藏书。其后崇祯孙耀祖、孙猷笺评的《经纬集》、明末八代文抄本、毛氏汲古阁本等,均由此所出。另有天启吴馡本,系其父手订,参考正德本、“林茂之闽本”及《文苑》等刊行。此本讹谬最多,后来《四部丛刊初编》所收孙樵集,即由此翻刻。还有一来源不同的崇祯乌程闵齐伋刻本。据闵氏云乃一写本,但不知其所出。就其文字而言,接近《唐文粹》和《全唐文》,而与正德本、吴馡本相去甚远。清代刻抄甚多,如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本、孙冯翼问经草堂刻本、朝鲜抄本以及一些递修本、传抄本,多为正德本之流裔,无足深究。值得注意的是《全唐文》本和冯煌光《三唐人集》本。《全唐文》收录孙樵全部作品,其蓝本不知所由,又采辑《唐文粹》(选孙文十篇)、《文苑英华》(选孙文三篇)而成,故较明代诸刻为优。与宋蜀本相校,互异之处虽仍达三百余条,但亦有明显优于宋蜀本处。冯焌光《三唐人集》本,虽以正德本为底本,但以“李君升兰传录黄氏廷鉴所临吴门读未见书斋校宋本及元和顾千里手校宋本”校勘,再参《全唐文》刊行,因而此本远较明清诸刻为胜,但个别地方取舍,仍有可商榷之处。

猜你喜欢

  • 韦膺

    【介绍】:一作韦庸。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成间,自郢州刺史改泉州刺史。会昌中为温州刺史,官至鸿胪少卿。《全唐诗补编·续补遗》补诗1首。

  • 韩昌黎诗编年笺注

    诗集注本。唐韩愈著。清方世举编注。十二卷。方氏认为,注而不笺,不合诗三百篇小序之旨,也不得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之义,但“年不重编,诗终多晦”(《自序》),因此考之于史,证之于集,参之旁见侧出之书,以

  • 采莲曲二首

    【介绍】:王昌龄作。写采莲少女欢快的劳作场面。第一首从正面写采莲少女的美丽与活泼。通过对结流动的句式把欢快的场面描写出来,同时用拟人化手法,把花、月写活,月随人行,如相送一般,极富情致。第二首从侧面写

  • 二酉

    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相传小酉山上石穴中藏书千卷,为秦人于此读书时所留。后因以“二酉”指藏书丰富之处。陆龟蒙《寄淮南郑宝书记》:“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

  • 罗端己

    【介绍】:见罗绍威。

  •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作于武宗会昌五年(845)春。当时武宗讨回鹘、平泽潞后出现“中兴”盛况,而作者因服母丧闲居永乐。诗从想象着笔,前两句极写京城观灯的热闹场面,以渲染“中兴盛况;后两句跌回个人当前

  •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介绍】:李商隐七律诗《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颔联。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作者娴熟地驱使典故,借神女托寓自己虽有幻想与追求,

  • 郭贺露冕

    东汉明帝时,荆州刺史郭贺以政绩优异受到皇帝的褒奖,赐以三公三服,黼黻冕旒,并特许其行部时悬起车帷,使百姓见其冕旒以荣宠。事见《后汉书·郭贺传》。李瀚《蒙求》:“贾琮褰帷,郭贺露冕。”

  • 陈政

    【生卒】:?—619【介绍】:字弘道,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隋炀帝时,授协律郎,迁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宇文化及杀炀帝,以其为太常卿。归唐后为梁州总管。武德二年(619)为部下所杀。《全唐诗》存其

  • 秋夕

    【介绍】:杜牧作。杜牧诗以拗峭险侧的风格著称于世,而《秋夕》却是典型的清婉平丽之作,代表了杜牧的另一种风格。诗人巧妙地选取了一个宫女秋夜乘凉的情景,含蓄地表达出她们宫中生活的寂寞、无聊与苦闷。短短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