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语汇意象论

唐诗语汇意象论

〔日〕松浦友久著,陈植锷、王晓平译。中华书局1992年5月出版。原书名为《诗语诸相》。本书是考察唐诗主要作品的“诗语”诸现象的用法和特色的论文集。文章根植于作者语言学、言韵学、美学与文学的深厚素养和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通过对一词一句的精细的微观考察,得出了带有普遍性的宏观结论。这是日本第一部从诗语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专著。是具有开拓性的创新之作,对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理论贡献。

猜你喜欢

  • 贺燕

    原指大厦建成燕雀感到高兴而相贺。见《淮南子·说林训》。后用作贺人升迁或贺人新居落成的套语。白居易《与诸同事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 刘随州

    【介绍】:见刘长卿。

  • 西宫秋怨

    【介绍】:王昌龄作。写美丽宫女失宠后的愁怨。“首句言其色之艳也,次句言其服之华也,三句见独处之经时,四句言今正月华如水,大好秋光,君王未必果来,犹劳凝望。春花秋月,皆入怨词。”(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

    【介绍】: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句。一千里鸟道,写尽道路之艰险;十二时猿啼,写尽旅程之凄凉。张谦宜《斋诗谈》卷五评二句:“一直说出,险怪凄凉,味在言外。”

  • 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

    〔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为王元化主编《海外汉学丛书》之一。全书共分9章52节,近20万字。作者首先从理论上辨析诗歌特质,探索诗歌抒情艺术的普遍规律,并据此具体而

  • 雨声

    【介绍】:元稹作。诗人遭贬江陵(今湖北境内)后,心境抑郁凄凉,曾横渡长江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拜访友人张正甫。此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自己雨夜独宿江舟的情景,真切感人。

  • 息亡

    指春秋息国被楚攻破之事。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参见“息妫”。

  • 巫山神女庙

    【介绍】:刘禹锡长庆四年(824)作。诗是咏古迹之作。巫山神女是中国古往今来美丽的传说故事,因其扑朔迷离,故几千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的向往与赞叹。本诗首联写实景,二三联写虚景,出于作者想象。

  •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介绍】:杜牧《渡吴江》诗句。写渡江所见岸边秋夜景色,月照碧梧,惊鹊影移,夜露湿草,萤光映红。二句观察入微,状物工细。此情此景,岂不撩人乡思。诗情如夜鹊,故下云“文园诗侣应多思”。

  • 送魏大从军

    【介绍】:陈子昂作。这首五律诗当作于文明元年(684)至永昌元年(689)陈子昂官麟台正字之时。其间,突厥不断南侵,武则天也不断遣将出征。首联以历史上的魏绛为喻,赞叹魏大从军报国的壮举。颔联以“三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