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学引论

唐诗学引论

①陈伯海著。知识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2月第3次印刷。该书是一部从宏观角度论述唐诗的特质、渊源、流变、体式以及唐诗学学科建设等问题的专著。全书除“序说”、“余论”外,分为“正本篇”、“清源篇、“别流篇”、“辨体篇”和“学术史篇”五个部分。“正本篇”从风骨与兴寄、声律与辞章、兴象与韵味以及气象等方面论述了唐诗的质的规定性。“清源篇”从社会、思想、文学三方面探讨了唐诗形成的渊源。“别流篇”考察了唐诗的演变,将唐诗发展分为成长期、转变期、衰蜕期三个阶段。“辨体篇”对唐诗各体式(古风、律、绝)的流衍进行了美学分析。“学术史篇”将唐诗学的发展分为酝酿、形成、发展、总结、创新五个阶段。此书视野恢宏,从宏观把握入手总体观照唐诗,拓展了唐代文学研究的视野。②郭扬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34万字。本书是一种系统地论述唐诗的专著。著者提出:“唐诗,作为华夏数千年文明最辉煌灿烂的成就,完全也应该成立一个单独的学科——唐诗学”。还论及了唐诗的一些理论概念、基础知识和分期、风格、流派、名家、诗话诸方面,力图从宏观上把唐诗作为一种“现象”来把握。将书名为《唐诗学引论》,旨在使唐诗的研究真正能成为一门“唐诗学”。书后有作者“后跋”。

猜你喜欢

  • 上清传

    唐柳理作。本篇见于《常侍言旨》附录,《资治通鉴考异》卷一九及《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广记》云出《异闻集》。叙窦参因与陆贽有隙,受其陷害,被皇帝赐死。窦参侍妾上清被收入宫中,侍德宗时,自言身世,说明窦

  • 范憕

    【介绍】:唐代诗人。憕,又误作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代宗时人。大历前期,曾在越州与鲍防、严维等诗歌唱和。《全唐诗》存诗二首。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七、《唐诗纪事》卷四七。

  • 假令

    即使,纵使。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春夜别友人二首

    【介绍】:陈子昂作。这两首诗描绘春夜饯别友人时眷恋难舍的情景。诗写欢宴的盛况、春夜的景象及离别的惆怅,第一首结以后会难期,第二首结以上书言事。虽写离情别绪而不衰飒,于沉静之中隐见深挚的情愫,于纵横变化

  • 来日

    ①未来的时日。孟浩然《岁除夜有怀》:“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白居易《自诲》:“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②动身的日子,来的时候。王维《杂诗三首》之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 陈子昂读书台

    在四川省射洪县金华镇金华山上。其山巍然突起,气势雄伟,下瞰涪江,清幽秀丽,山上有道观,创建于南朝梁时,宋时改为玉京观。读书台在观后,宋代在此修建拾遗亭。《拾遗亭记》载:“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

  • 中天台

    古台名。相传为周穆王为西极国化人所筑,在终南山上。一说为楚王所筑。亦有说为魏襄王所筑者。李商隐《河阳诗》:“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 象耕

    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后以“象耕”为帝王逝世的代称。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大卤思龙跃,苍梧失象耕。”

  • 匡庐

    即庐山。白居易《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兼寄云皋上人》:“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参见“匡俗”。

  • 建安体

    指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文。其中有不少作品反映现实,风格刚健,为后世所推崇。王维《别綦毋潜》:“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