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韩偓《避地》诗颔联。诗写动乱的社会现实和自己漂泊异乡的生活。鸟可归巢夕阳村,而人却被迫泊孤舟于远离村庄的青草岸。对比鲜明,寓无限感慨。
【生卒】:?—930【介绍】:遂州(今四川遂宁)人。贫而行乞,战乱中被困遂州城中饿死,为相识者掩埋,后有人于潞州又见。发冢,尸首不存,唯有纸录遗诗1首。此诗收入《全唐诗补编·续补遗》。
【生卒】:?—900前【介绍】:唐代词人。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中唐古文家皇甫湜之子,或曰牛僧孺表甥。苦心文华,厄于一第。昭宗光化三年(900)十二月,经韦庄奏请,方追赐进士及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后以“西施捧心”谓美女之病态也能愈增其妍美。李瀚《蒙求》:“西子捧心,孙寿折腰。”
处处,到处。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过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五六:“作事不谐和,触途成倥偬。”
谓言语中肯明悟。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九五:“此非天堂缘,纯是地狱滓。徐六语破堆,始知没道理。”
《汉书·东方朔传》:“郭舍人以隐语‘老柏途’问朔,朔曰:‘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途者,渐洳径也。’”后以“柏途”指诙谐的隐语。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善幻迷冰火,《齐谐》
【介绍】: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诗句。描写与王处士在静谧安闲的秋夜中不期而遇的情景。皎洁宁静的秋夜之境与他隐逸闲适之情全然默契。质朴平淡,蕴含丰富,深得陶诗三昧。
【介绍】:五代编纂家。字弘基。开封(今属河南)人,一说太原(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后蜀中书令赵廷隐子。以门荫为列卿。广政三年(940)为卫尉少卿。俭素好士,与同时词人欧阳炯等交往甚密。编有《花间集
【生卒】:?—916【介绍】:姓氏不详。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常以杖荷一布袋入市化物,时号长汀子布袋师。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6)三月卒于明州岳林寺。《宋高僧传》谓昭宗天复中化去。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