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伯
【生卒】:?—525
【介绍】:
北魏齐郡益都人,字士休,一作仕休。孝文帝时累迁中书侍郎,为帝所知,常从征伐。宣武帝时累官兖州刺史。孝明帝时累除廷尉卿,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转卫尉卿。于时议建明堂,思伯之议,学者多善之。官至正都官。尝入授明帝《杜氏春秋》。
【生卒】:?—525
【介绍】:
北魏齐郡益都人,字士休,一作仕休。孝文帝时累迁中书侍郎,为帝所知,常从征伐。宣武帝时累官兖州刺史。孝明帝时累除廷尉卿,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转卫尉卿。于时议建明堂,思伯之议,学者多善之。官至正都官。尝入授明帝《杜氏春秋》。
【生卒】:1381—1453【介绍】: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永乐二年进士。次年,预读书文渊阁之选。与修《永乐大典》,历刑部主事、员外郎。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江南尤甚,思得才力重臣前往
【生卒】:?—200【介绍】:东汉末人。益州大吏。刘焉卒,拥立刘璋为益州刺史。韪任征东中郎将,屯兵巴郡以备刘表。在巴中深得民心,阴结州中大姓,于献帝建安五年起兵击刘璋,为璋所杀。
【介绍】:五代时慎县人。仕吴。官至庐州观察使。引兵讨王言作乱,擢德胜军节度使,后加安西大将军。居官好为不法,士庶苦之。吴杨溥大和初赐爵清河王。在庐州时,以货厚结权要,为民患者二十余年。
【介绍】:明僧。浙江天台人,俗姓杨。年二十五岁,弃妻、子出家,住国清寺。精穷梵典,通贯三乘。适有江州圆通之命,欣然曳杖应之。登座说法,出口俚语,闻者绝倒,而深含玄机。
字元发,汉王元佐孙,平阳郡王允升子。轻财好施,敬母以孝。生母早亡,宗悌不识,从父婢得知其母生平,即涕泣,继而得其生母肖貌,遂描画其像,并加以供奉。官至明州观察使,卒,赠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字肯堂,东平(今属山东)人。学问广博,文章典雅,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宋亡后,与李槃同被召,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先后任吏部、礼部郎中、淮东提刑按察副史。成宗时,纂修
【介绍】:清江南无锡人,字子宏。与顾栋高并习仪礼,尝画宫室制度于棋枰,以棋子记宾主升降之节,器物陈设之序。栋高撰《春秋大事表》,每一篇成,必以质诸孳亨。
【生卒】:917——969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初为后汉高祖亲校。后周时,从世宗平淮甸,以功迁铁骑右第二军都虞候。显德末,改殿前散都头都虞候。入宋,从平扬州;兴师平蜀,授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领彰国军节
【介绍】:唐僧。洛阳人。善书,有张旭笔意。昭宗光化中对殿庭草书,赐受紫袍。
【生卒】:882—947【介绍】:五代时涿州人,字幹臣。事后唐庄宗为效节指挥使,屯贝州。会军士作乱,胁在礼反,称留后。明宗时历任诸镇,好聚敛。在宋州时,州人颇苦之,已而罢去,州人相贺曰:“眼中钉拔去矣